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docx
《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朱丽莎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知道了具有美德以及优良品德能改善人的心理,让人更加积极、感到幸福,那么,美德与优良品德让人感到幸福的原理是什么呢?二、阅读和学习的文献A.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的第一节“历史进化论”和第二节“理想价值论”。B.高德胜.幸福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1-8.C.王强.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道德何以为?J.道德与文明,2010:21-26.三、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A.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的第一节
2、“历史进化论”和第二节“理想价值论”。第一节历史进化论框架美德伦理学复兴惟科学主义批判科学的推理性E义思潮自古希联时代C所小理性成为方法论现代人愈来愈无理性的态度人们对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的文化批判思湖开始兴起枳极心理学将研完的脚点聚焦个体的格福感获致/试排脱现代性道皑危机关代伦理学运动U兴的美馅伦理学对依福微金的饕茶批利传统E流心理:斫允.研究也.扬人性青会观心理学研究的理念转变传统的伦理学研尢Yv对大馅体系建构行所作为美德分类学进化/没用明确而沾空地提出关卷体系的系竣结构枳极心理学并出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关创新J关伪甫论框架象分类体系主要内容惟科学主义批判1、科学的惟理性主义思潮自古希腊时代已
3、萌芽,柏拉图(P1aton)的“理念”本体论本身即内涵理性主义命题,而亚里士多德亦强调采用“思辨的概念”对整体进行综合把握。2、理性成为了最高哲学境界和惟一正确的方法论。3、社会的“物化”现象归根到底是人的“物化”,即人的注意力更多转移至物质层面的优越发展,却遮蔽或忽略了人类精神世界(心理和文化意识)优化发展的需要。结果造成现代人愈来愈以无理性的态度处理生命,导致现代人和自然、社会、上帝的疏离。4、到了二十世纪,惟科学主义文化信念遭遇危机与挑战,人们对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的文化批判思潮开始兴起。5、积极心理学家们开始深入批判传统消极心理学过分关注于人类心理问题域和惟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机械化研究范式
4、,而借鉴性地吸收其科学、客观、严谨的研究方法。更多地汲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关注人的积极主观体验、价值、尊严和动机,甚至包括个体对自我人生意义的感知,从而最终将研究的脚点聚焦于个体的幸福感获致。美德伦理学复兴1、社会危机使得一些当代学者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将目标转向传统美德伦理,尝试美德的去边缘化,重振德性雄威,以摆脱现代性道德危机。伦理学的关注重点也从“人应该做什么”,重新“人应该成为什么“。由此带来了当代的美德伦理学复兴契机。2、复兴的美德伦理学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状态。美德伦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代人们幸福感获得,不再过多牵
5、制于人类物质文化发展水平,而更多奠基于个体自我幸福心性的养成,即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德性之间必然联系的信念建构和感受力修养。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先开始批判传统主流心理学基于消极人性观假设的研究,旗帜鲜明地弘扬亚氏传统所坚持的人性善念观。4、积极心理学信奉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是自我决定的人,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认识到人是“自我决定的”和高度“自主”的,承认人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美德分类学进化1、在传统的伦理学研究中,早已对美第体系建构有所作为。2、传统美德条目体系的建构,或者是基于某种文化背景,或者是出于某个独特视角,或者没有明确而清楚地提出美德体系的系统结构等。3
6、、积极心理学者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中归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美德,并将六大美德进一步细化为可具体实践与测评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创新了一个普世的、共同协商的、描述积极人格品德的美德理论框架与分类体系。4、六大美德及其内涵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分别是:智慧美德,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热爱学习和洞察力;勇气美德,涵括英勇、坚毅、诚实和热情四种;美德,包括挚爱、友善和社交智力三种;公正美德,包括集体责任感、正义和领导力三种;节制美德,包括宽容、谦虚、审慎和自理四种;超越美德,包括领略优美、感恩、希望、幽默和精神五种。第二节理想价值论框架目标调适论的诞生理想价值的目标优化目Ws论目标调适论的价值取向提升幸福
7、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提出认知取向的希里论价值目确诩?一一诉求一希望论(希望论的核心概念可以实现追求的原因人的价值实现活动中需要直面问题价值实现的意义建构幸福识建论人如何自主地砌内在的积极价值意识人的积极意识是怎样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取得统一性主要内容理想价值的目标优化一一目标调适论1、人的主体性发展活动本身的统一性包含两个区域,一个是需要区域(即价值意识范畴),另一个是目标区域(即价值对象范畴)。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活跃性或能动性。人必须使二者贯通并相互作用,才能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实现值得欲求。2、目标调适论的基本假设为:目标所表征的价值取向与人内在需要的契合及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德 优良 品德 幸福 原理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