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调查报告.docx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调查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调查报告一、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半壁江山城市是人类历史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与文明发展的标尺。由于我国经济底子薄弱,传统农业社会根深蒂固,当21世纪到来,全世界的城市化率跨越50%的台阶,进入城市化时代之际,中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37%,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至2011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3%,此举,使世界经济结构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由全球第七位跃升为第二位,成为世界的一极。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每年以建筑
2、总量占世界50%左右的规模和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经济拉动贡献率达到50%,直接影响甚或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Em正了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的断言。一些专家则形象地将城市化比喻为拉动社会发展的经济航母,认为中国是又一成功的实例。中国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按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增速,未来3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佳良机。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是照搬西方国家单向发展大城市的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性地将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形成纵、横双向城市群发展模式。尤其是将星
3、罗棋布、连结城市和乡村的万千个建制镇,列入城市化建设的范畴,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发展目标,将世界“城市化”理论创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理论并指导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既抑制了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病”的蔓延,又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进程。中国的小城镇,对于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带有一定的世界意义。在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将世界“城市化”模式完善为“新型城镇化”。并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统一,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
4、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全面实施并融入部分新型农村转移为具有城市功能与生活水准的社区的全面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所谓新型城镇化“引领”,就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关系通过“城镇”连接起来,用城镇统领城乡,关联和促进工业、农业协调发展。其中,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区域整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现有建制镇2万多个,如果每个建制镇城市功能完善,能够承载平均3万左右的人口,其总体人口承载力即可达6亿以上,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一半左右,真正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半壁江山。在我省,县域经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70%左右,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小城镇完
5、成的,可见,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巩义市竹林镇作为万千个小城镇的成员之一,其发展进程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独具特色。总结分析其发展实践与经验,对于助推和促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健康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二、竹林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竹林镇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山村,经过30年的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明星镇。现全镇规模企业发展到80多家,产值达到37亿元(2011),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小城镇前列,被确立为“联合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试点”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进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实践,集中体现在以
6、下方面:(-)合村建镇,体制创新,在城镇建设中发挥核心和枢纽作用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竹林由落后的山沟农村发展成为工业主导,经济发展,集体富裕的新农村,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达到镇级规模。1994年,竹林由村级组织正式破格升级为建制镇,成立了镇党委、政府,并先后三次将周边7个村并入竹林,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镇党委、政府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各项政策制订者、践行者,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升。竹林镇由村变镇后,镇政府建立完善了一整套能上能下、因事定岗、因岗定人、德才兼备、能人挂帅、不断优化、团结一致、高效廉洁的组织人事制度。产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规模实
7、力不断发展壮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镇政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核心和枢纽作用。一是高质量地开展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镇政府采取系统、整体、开放的规划布局理念,将节水节地、保护生态与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建设城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镇区为核心统筹安排布局全镇人口、资源、产业和基础设施。将全镇人口集中到“镇东新区”,将全镇工业向“镇西园区”集中,进而带动商贸、餐饮、旅游、文化事业的繁荣。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先后投资6亿多元,
8、新修道路23条,建成11万伏变电站、广播电视网络及邮电大楼,建成全镇公共安全预警系统,现已基本实现电力、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土地集约利用、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有效地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竹林镇在发展项目选择上主要是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经过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确定的,因而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效益性。竹林镇在项目决策上坚持做到“三不上”原则和“三高”原则,“三不上”即“不是高科技项目不上,不填补国家、省内空白的项目不上,有污染的项目不上;“三高”即“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竹林镇不断改造资源加工型传统产业(矿产、水泥、耐材等),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避免了项目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新型 城镇 建设成就 经验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