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docx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数学是开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然而,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知识获得与思维开展的关系,很多问题的处理停留在外表,没有能够由表及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展。下面列举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片断,并作简单分析。一、操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找结论,更要实现内化,建立模型我们来看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退位减的教学。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解读图意后,列出算式50-
2、26。这时,教师请学生取出学具进行操作。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学生操作完毕,教师请学生说说操作的过程。生1选择的是在计数器上拨算珠,他说:“我在十位上拨上5颗算珠,表示50o然后拨去2颗,再拨去1颗算珠换成个位上的10颗算珠,最后在个位上拨去6颗算珠。结果是24。教师对生1的操作结果给予了肯定。没作其他的评价就请了生2答复。生2选择的是摆小棒,他说:“我先摆了5捆小棒1捆10根,然后拿掉2捆,又把1捆小棒换成10根,从10根里面拿掉6根,最后就剩24根小棒。教师同样表扬了生2的操作,也没作任何评价就进入笔算教学的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先写好竖式,然后指着竖式问学生:“应该从哪一位算起?学生答复:“个位
3、。教师讲解:“个位上0减6不够减,需要向十位退1作10在这节课上,操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中“退1作10的算理。然而,从上面的片断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笔算的时候并没有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换成个位上的10颗算珠与“把1捆小棒换成10根小棒的经验与“退1作10的算理联系起来,动手操作与算理领悟在很大程度上脱节了,操作仅仅起到了寻找50-26的结果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开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课堂上很多的操作活动仅仅停留
4、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没有能够使学生通过活动实现“内化也就没有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操作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如案例中,当学生出现用不同的学具操作后,教师可以提问:“两个同学用的学具不一样,但是他们在操作时有一步却是相同的,你发现了吗?学生应该不难发现两次操作都有一个“换的动作:其中一个是将十位上的1颗算珠换作个位上的10颗算珠,另一个是将1捆小棒换成10根小棒。教师紧接着可以追问:“为什么都要换?以此促使学生对“退1的原因进行理性思考。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50-26写成竖式,引导观察并提问:“你认为在笔算50-26的时候,需要像我们在操作时那样
5、换吗?怎样换?这样做,让学生把操作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笔算中,促使他们把直观的操作活动向内在的思维活动转化,真正理解“退1作10o可见,学生寻找两种不同学具操作的共同之处的过程就是他们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先通过操作进行动作思维,再由言语表达操作要领建立起概念的表象,最后联系竖式计算促成了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实现“退1作10的模型建构,思维真正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二、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更是要实现深化,促进开展下面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校园的绿化面积教学片断。教师出示右图,要求学生想方法将这个组合图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并计算出面积。学生独立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思维 引向 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