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雷达跨孔CT原理与应用.docx
《双通道雷达跨孔CT原理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通道雷达跨孔CT原理与应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通道跨孔雷达CT原理与应用摘要钻孔中雷达的发射功率会随围岩的含水性而改变。目前国内外的跨孔雷达都是单道的,CT结果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发射功率受介质特性的影响,单通道雷达的衰减CT的可靠性存在问题;第二,雷达的发射功率较小,探测的距离较短;第三,剖面上下部分射线的交角较小,存在半圆形虚假异常区。针对上述问题开发出双通道跨孔雷达,同时记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为波速CT和衰减CT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对岩土介质中发射功率、本征阻抗、趋肤深度、波速等物理量的频率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定40MHz作为工作频率,对岩体的含水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应用双通道雷达在贵州地铁岩溶场地进行了跨孔CT
2、勘查试验,并与地震波CT进行了对比。理论和实践证明,双通道雷达跨孔CT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在工程与资源勘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引言跨孔电磁波探测工作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金属矿勘查、油田开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中都有应用。吉林大学刘四新(2023)对井间电磁波技术做过综述。他将孔间电磁探测方法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为井间电磁法、井间无线电波法和井间雷达CT法。分析了这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井间电磁法工作于低频段,以扩散场为基础,探测范围大,但分辨率低;无线电波法和跨孔雷达法工作于高频段,以波动场为基础,传播具有路径特征,适合CT成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模拟记录,记录电场强度,用于衰减
3、CT;后者基于雷达平台,数值波形记录,可同时进行波速CT和衰减CT成像。跨孔雷达CT以数值记录为基础,配合数据处理的CT成像技术,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当代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成为工程物探的有利手段。但因设备技术难度较大,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发展缓慢。瑞典MaIa公司1980年代最早推出IMHz跨孔雷达,用于欧洲核废料处理场地的研究。美国GSS1公司1990年代推出120MHZ的跨孔雷达,用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勘探。国内的电磁波跨孔CT成像技术应用研究的势头正在兴起,尤其是在岩溶勘查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这些研究有的使用无线电波法,如梁潮等(2010)使用5-25MHZ频率,功率IOW的发射机研究坝基的
4、岩溶,指导坝体的安全处理;工程物探领域,基于雷达平台的跨孔CT的应用研究一直在不断努力。姚先国(2013)将跨孔雷达CT用于贵州高速公路的岩溶勘查,完成了8个CT剖面。多数剖面跨距15m左右,孔深15m左右。崔双利等(2014)使用跨孔雷达技术探测水库坝基的渗漏问题。使用Ma1a雷达,IOoMHZ天线,孔深18-19m,孔距4-5m。黄家会(1999)使用60MHz的Ma1a雷达,在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煤矿探测岩溶陷落柱。孔间距89m,孔深90m,这是跨孔雷达实际应用中探测距离最大的先例。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岩体比较干燥,衰减比较小,同时也说明跨孔雷达的探测距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工程物探领域,
5、跨孔雷达CT的应用远不及地震波跨孔CT那样广泛。除了技术难度大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跨孔雷达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探测结果不能漏足工程物探的实际需要。跨孔雷达CT目前存在下列三方面的问题。(一)衰减CT结果不准确研究发现,钻孔中雷达的发射功率受含水性影响,单通道雷达的衰减CT并不可靠。常常遇到一个钻孔两个不同方向CT剖面的衰减值可能出现数量级的差异。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单通道雷达只能记录接收点的信号,难以消除发射功率变化的影响。在衰减CT的数据处理中,不约而同地假定不同位置雷达的发射功率是不变的,实际上这一假定并不真实。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周围介质的本征阻抗成正比,阻抗高发射功率大。钻孔不同
6、深度含水量不同,本征阻抗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相同的天线在空洞中、干燥岩体中和含水岩体中的发射功率相差很大,其比值约为377:150:70o如果不考虑含水量变化对发射功率的影响,以及对接收信号幅值的影响,那么衰减CT的计算就失去了客观性。这是单通道雷达衰减数据不可靠的根本原因。(-)探测距离短目前使用的IOOMHZ天线的跨孔雷达,其探测的孔间距不超过15m,在地下水丰富地区甚至不超过IOm,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李华(2010)在跨孔雷达CT研究中就指出,雷达的探测距离只有10几米,不能满足多数工程的需要,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H)存在虚假异常区目前的跨孔雷达CT研究,忽略了RadOn由
7、投影重建图像理论的基本要求,全方位的投影才能保证重建图像的可靠性。跨孔雷达的数据采集难以做到像医学CT那样全方位地投影。目前跨孔雷达数据采集的传统做法是在钻孔中移动发射与接收。这样的采集方式在剖面的上部和下部缺少交叉射线,与全方位投影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剖面的上部和下部的半圆弧的范围内存在虚假异常。在孔距与孔深接近的剖面内,上下虚假异常甚至覆盖了绝大部分图像区间,使结果失去使用价值。本篇文章针对跨孔雷达CT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长期认真地研究,自主地开发出了双通道跨孔雷达,为CT图像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加大发射功率增大了探测距离,同时为了避免虚假异常,给出了对采集方案完备性的判别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通道 雷达 CT 原理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