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后结圈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
《窑后结圈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窑后结圈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窑后结圈现象:火焰短粗,前温度升高,火焰伸不进窑内,窑尾温度降低,三次风和窑尾负压明显上升,窑头负压峰低,并频繁出现正压,窑功率增加,波动大;来料波动大,一般烧成带料减少;严重时窑尾密封圈漏料。原因判断:1、生料化学成分影响:生料中SM偏低,使燃烧中液相量增多粘度大而易富集在窑尾;入窑生料均匀性差,造成窑热工制度容易波动,引起后结圈;燃烧过程中,生料中有害挥发性组分在系统中循环富集,从而使液相出现温度降低,同时也使液相量增加,造成结圈。2、煤的影响:煤灰中A1203较高,当煤灰集中沉落到烧成带末端的物料上使会液相出现温度大大降低,液相增加,液相发粘,往往易结圈。煤灰降落量主要与煤区中灰分含量和
2、煤粉细度有关,煤灰分大、煤粉粗,煤灰沉降量就大。当煤粉粗、灰分高、水分大时,燃烧速度变慢,火焰拉长,高温带后移,窑皮拉长易结后圈。3、操作和热工制度的影响:用煤过多,产生还原气氛,物料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易形成低熔点矿物,使液相提早出现,易结圈;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使物料预烧很好,液相出现早,也易结圈;窑喂料过多,操作参数不合理导致热工制度不稳定,窑速波动大,也易结圈。喷煤管长时间不前后移动,后部窑皮生长快,也易结圈。处理措施:1、冷烧法:适当降低二次风量或加大煤管内风开度,使火焰回缩,同时减料,在不影响快转下保持操作不动,直到圈烧掉。2、热烧法:适当增加二次风量或减小煤管内风开度,拉长火焰,适当加大窑头喂煤量,在低窑速下烧4ho若4h仍不掉,则改用冷烧。3、冷热交替法:先减料或止料(视结圈程度),移动煤管,提高结圈处温度,烧46h,再移动煤管,降低结圈处温度,再烧4-6h,反复处理。同时加大排风,适当减少用煤,如结圈严重,则要降低窑速,甚至停窑烧圈。4、在结圈出现初期,每个班在0700mm范围内进出喷煤管各一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窑后结圈 原因 处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