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例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例公开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以传为表以寓为质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一)、教材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设事明理的散文,虽然文体是“传”,但用意并不全在记述人物的言行,而在于因事明理、针硬时弊。文章从郭橐驼擅长种树写起,很快过渡到他的种树之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与其他植树人过分干预树木生长,“虽日爱之,其实害之”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接着又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类比养民,批评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委婉而又明确地提出了为政者应宽政解缚、与民休养生息的观点。这种传记文中的说理只作类比而不作逻辑推论,但由于种树之术与养民之术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作者要讲的道理仍然令人信服。(二)、解读学情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学习在高
2、二第二学期,经过之前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字,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能够独立判断大部分文言现象,对我国古代叙事、抒情、议论各类散文都有了一定的体会。针对这一基础,课前有明确的预习任务,疏通文章字词障碍。但同时学生本身觉得与文言文离得远,漠视文言文的作用,加之以前习惯于老师的串讲,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单纯的翻译,在思维上充满惰性,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为此安排了设计名片、情景式扮演诵读、小组讨论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期望值主动地去学。二、教学目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散
3、文作品的研习。所谓“研习”,既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又增加了研究的意味和任务。所以本课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一一柳宗元平民传记有怎样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设计人物名片一一聚焦文本,破解种树之道一一剖析为官之道一一问题延伸,学以致用,四个学习任务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文本走向社会生活。为此,教学目标为:1、学习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写作特色和对比、类比的表现手法。2、学习本文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为官之道”。3、了解中国古代“养民”治国的吏治智慧及其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写作特色和对比、类比的表现手法。2、学习本文讽喻性特点,理
4、解作者的“为官之道”。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养民”治国的吏治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三、预习任务1 .精读种树郭橐驼传,疏通文言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熟悉文章内容。2 .为郭橐驼设计一张个人名片并画一幅插画。3 .梳理郭橐驼、他植者与官吏在种树、结果和原因上的不同,同时写下自己的看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回忆曾学过的传记类文章。课堂预设: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汉书:苏武传师:什么是“传”?我们发现“传”要么是解释经典作品之作,要么是为古代王侯将相这类历史名人而创作。那请大家打开书本,看到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种树郭橐驼传,为何要给平民郭橐驼写传?(展示ppt,打出问号
5、)设计意图:在反常规之处提出我们课堂的主问题,是进入教学环节的有效方法。任务一设计郭橐驼名片根据预习,请为郭橐驼设计一张名片,并给人物画肖像画。郭橐驼名片姓名郭橐驼?籍贯长安丰乐乡职业种树形象隆然伏行、类橐驼展示人物插画,并解说画作设计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在课文的1-2段就能寻找出郭橐驼的基本信息,以名片形式则是一目了然。同时,以为人物画插画为预习任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把握。师:看了郭橐驼的名片,我们对之前的问题更加疑惑了,为何要为郭橐驼写传?任务二聚焦文本,破解种树之道情景扮演诵读:郭橐驼被授予贞元二十年(804年)“唐朝大国工匠”,你作为采访郭橐驼的记者,将要对他进行采访,请两
6、位同学分别扮演郭橐驼和记者进行人物对话,注意神态语气。其他同学抓要点完成表格。与郭橐驼种树,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郭橐驼、他植者和官吏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根据下表的提示,在原文中勾画批注,完成信息的梳理概括。郭橐驼他植者种树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的也若子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种后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且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原因分析培元同本,而后不顾不同根本,忧勒太过思考2: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
7、橐驼如何是描述官吏的?(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他植者官吏行为描述根拳,上易,培不当,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本促尔耕,劭尔植,督尔获,早练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结果木性H以离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相似之处不固根本,忧物太过不顾民生,烦政扰民2.小组讨论交流并修改表格中各栏的信息,最后教师形成小结。郭橐驼种树成功的原因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的本性即顺应自然,种树时在尊重树木本性的基础上精耕细作,“其蔚也若子”;种后“其置也若弃”,看似什么也不做,其实是顺其自然生长,为所当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有好的结果。他植者种树时不通木性,粗糙
8、而为;养树时违背规律,殷勤侍弄,急盼其成,“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自然不如郭橐驼。任务三剖析为官之道过渡:“长人者”是不是真正爱民?你从哪里知道?预设答案:“若甚怜焉”,“若”是好像的意思。师:作者在这带有情感地指出“长人者”并不是真正爱民,而是扰民,说明单有内容正确的政令还不够,还需要官员在实施政令的过程中能顺应百姓生产、生活的规律。郭橐驼认为种树不仅要勤谨更要“顺木之天”,养树当“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很好地阐明了种树养树之道。但作者不限于此,宕开一笔写到为官之道。所以,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借种树养树来阐明官理的寓言。作者设事明理,将目标引向为政、施政。根据文
9、本,政令的内容没有问题,关键是政令制定后,官员应该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实施的问题。思考:作者为何采用“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探究活动: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发表己见的基础上形成小组集体意见。预设:文章结尾“传其事以为官戒”看出本文不仅是讲种树,更在是针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为官之道。背景介绍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主旨点睛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10、,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类比“为官之道”。真正意图是: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设计意图:在对文本有了完备的学习之后,设计了任务三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本文“以传为形、以富为质”的写作特色和学习本文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为官之道”。任务四问题延伸,学以致用活动1:“为官之道”你来说种树郭橐驼传中倡导不扰民是不是代表什么都不做呢?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所理解的为官之道,并在全班分享。预设:这一观点看似与老庄学派的“道法自然”一脉相承,但柳宗元并不是主张“无为”,本文其实体
11、现的是柳宗元在中唐儒道合流背景之下的儒家积极的济世思想。活动2:“为官之道”你来写原创作文题:“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已成为浙江为民服务的金名片,但也有“多做可能会错,还不如不做”的懒政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结合种树郭橐驼传课文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请以“为官之道”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800字以上。设计意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为官之道”你来说和“为官之道”你来写两个拓展活动,让课堂不止停留于思维层面,还落实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锻炼。板书设计:种树郭橐
12、驼底)?柳宗元种树之道为官之道以传为形、以寓为质五、学习成果与评价本课学习成果主要围绕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课前的预习活动,该活动主要以文本自读和设计名片、插画为主;第二个环节主要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第三个环节主要考察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一)、课前预习评价标准A类(5分)能认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点;自主设计出合郭橐驼身份的名片,能在建立在对人物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给人物画插画。B类(3分)能认真阅读课文,并在教师的督促下扫清文字障碍,基本上掌握材中的文言知识点;自主设计出合郭橐驼身份的名片,画了插画,但不能呈现人物特征。C类(1分)只是阅读了教材,
13、未能扫清文字障碍;不能认真给人物设计名片,没有给人物画插画。(二)、课堂参与评价标准A类(5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能与小组成员积极沟通交流,能针对不同角色进行诵读演绎;有很强的参与、合作意识。B类(3分)能在教师要求下参与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能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能针对不同角色进行诵读演绎;但参与、合作意识不强。C类(1分)不能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对于小组分配的工作不能认真完成,不能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三)、写作评价标准A类(5分)课后能整理课堂所学,并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并认真完成“为官之道你来写”写作任务;作文有明确观点,能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文章结构完整,
14、字数800字以上。B类(3分)课后能整理课堂所学,没有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为官之道你来写”写作任务;作文有明确观点,文章结构欠完整,字数800字以上。C类(1分)课后并不能主动完成“为官之道你来写”写作任务;作文有明确观点,但文章结构不完整,字数600字以上。六、学习成效与反思(一)、对学习各环节有评价教无定法,特别是语文学科,要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做到精、准,还要用。整个学习过程,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并且针对不同环节设计不同的学习评价细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考核和观察,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肯定和激励。从老师角度看,能发现学生在学习各环节的学习状态和学习
15、质量,能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二)、对语文教学的促进首先,本课程教学活动从问题提出,方案制订到成果展示,都立足于学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其思维品质。这既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是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其次,课堂准备阶段以学情为主导,为人物设计名片和画插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拓宽了语文课堂的活动范围。此外,整个学习活动,师生关系由以往教师为主导的上位关系变为师生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或引导或参与或感受,只帮助,不限制,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的戏剧学习走向更深层次。(二)、对学生思想的陶冶与升华本课学习活动重在发现文本“以传为表以寓为质”的表现形式,同时探究柳宗元的政治主张和老庄的“无为”思想的区别点,最后由文本走进社会生活,观察生活中“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已成为浙江为民服务的金名片,但也有“多做可能会错,还不如不做”的懒政现象,指导学生能针对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并独立正文。总之,整个课程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而且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健全健康的社会人格。虽说此次学习活动的开展总体是成功的,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