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1).docx
《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1).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目录1 .前言12 .椭圆轨迹形成的若干方法22.1.定义法22.2.压缩法22.3.参数方程法32.4.代数法33.双曲线的几种经典获得方法3?方法一:第一定义法3?方法二:第二定义法5?方法三:第三定义法7?求抛物线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7?普通法7?定义法8?坐标代换法8?参数法81 .前言这是堂典型的探究课,欧老师通过巧妙处理教材资源,借助GeoGebra软件,非常轻松、顺利地引导学生探究出了椭圆的第二定义,理解了平面截圆锥得椭圆的所以然,整节课展现出了欧老师良好的数学专业功底和师范技能,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1
2、从大单元主题角度精选教学内容,整合教材资源,体现整体高度教材采用的定义椭圆的方法,能快捷地过渡到通过曲线的方程来研究曲线,但这种方法无法将抛物线的定义联系起来。为了沟通起这种联系,欧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教材例6的再观察出发,到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的新角度审视,很顺畅地得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为让学生能从整体的高度把握圆锥曲线做好了铺垫。2,充分利用软件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而本节课,通过每三名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来探究问题,不仅深刻感悟了GGB软件强大的计算、动态追踪与绘制图象功能,而且通过平面截圆锥视频的辅助展示来证明为何是椭圆的环节,学生更是感受到了
3、GGB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功能,这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后续使用信息技术来探究数学的热情与兴趣。3.精设问题串,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铺设思维的通道在探究椭圆第二定义的过程中,欧老师设置了“问题串”,5个小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经历了大胆展开猜想,实验验证猜想,理论论证猜想,获得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第二定义,体会两定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完整探究过程,成功帮助学生搭建了自然的思维台阶,铺设了顺畅的思维通道。2 .椭圆轨迹形成的若干方法2. 1.定义法1 .作图步骤:(1)在X轴上任取一点F1,并作关于y轴的对称点F2;(2)以F1为圆心作圆,在圆上任取一点P,连结PF2,并作线段PF2的垂
4、直平分线交直线PF1于点M;(3)选中点P和点M,作轨迹。2 .操作说明:拖动点P可观察轨迹形成过程,拖动点F1或F2可改变曲线的类型(由椭圆变成双曲线)。3 .典型例题:在C:(x+1)2+y2=25内有一点A(1,O),Q为圆周上任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QC连线的交点为M,求点M的轨迹方程。4,使用说明:将点F1移到(-1,0)点,那么F2即为A,可将标签进行修改,再拖动圆上控制点将圆F1的半径调为5即可。2. 2.压缩法1 .作图步骤:(1)以原点为圆心画圆0;(2)在圆。上任取以点P,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在线段PQ上按需要的比例取点M;(3)选定点P和点M,作轨迹。2,操作说
5、明:运动点P可演示轨迹椭圆形成的过程,拖动点M可改变椭圆的形状。3.典型例题: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Q,垂足为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变式:若点M为线段PQ上其他任意位置呢?4,使用说明:将点M移到相应比例的位置即可。2.3.参数方程法1作图步骤:(1)以原点为圆心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2)在大圆。上任取点P,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连接OP交小圆。为点R,过R作线段PQ的垂线,垂足为M;(3)选定点P和点M,作轨迹。OR)的旋转角,不是OM的旋转角。4.使用说明:可直观地类比圆的参数方程与椭圆参数方程中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探究 轨迹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