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用爱感化——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聆听用爱感化——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获奖科研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用心聆听,用爱感化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在任何一所学校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是共存的。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困生也对学习充满热情,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家庭、社会、自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学困生的产生。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学困生的教育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难点。这就要求老师找准病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对他们进行转化。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探讨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素质教育本应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惧怕学习,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学困生:如果对学困生放之任之不仅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2、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批评和责骂所起成效甚微,我们应该收起成见,找出“病因”,针对成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一、“病因”来源(一)家庭原因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在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之前,孩子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不良嗜好对他们的成长起到负面影响;有些父母奉行的是棍棒教育的原则,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模式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恶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另外,农民工子弟也逐渐增多,他们简单地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完成了任务,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老师来负责,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其实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这一事实。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
3、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自己外出打工,将孩子托给老人看管,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无原则的溺爱;有的家长虽然在家,但是经常早出晚归与孩子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能满足孩子吃穿住行的要求,但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却知之甚少;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数次教育失败后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更有甚者直接和老师说家长已经放弃孩子,把孩子送来学校只是怕他去社会上惹事。监护人职责的缺失是孩子出现问题很重要的原因。(二)学校原因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的不当处理,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难度系数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将会导致在学习上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当遇到挫折时老师有时会对他们进行挖苦和讽刺甚至是责骂,本应有的鼓
4、励和关爱变成了责骂,使得学生产生不适合学习的想法,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持续下去学生最终会变得讨厌学习,这样一来教室这个学习的场所就变成了他们对抗老师的战场Q不仅如此,有些学生会试图在社会上找寻自己的“位置”,从而有可能导致少年犯罪的产生。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学困生的闪光点由于不在学习上,所以老师就会片面地以为他们一点长处都没有。不让他们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不让他们参加班级活动,有的甚至连选团员的资格都不给他们,而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绩欠佳。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错误地认为既然老师认为我是如此之差,我就来个“名副其实”,
5、各种恶习也会随之而来。(三)社会原因1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的舆论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之一,报纸上经常会报道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哪些名人没有读大学创业获得巨大成功,如果家里再出现一个很早便辍学打工并且还过得不错的人,学困生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心想既然读了那么多的书也是找不到工作,索性现在就不读书了还能多赚几年钱,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外出打工Q2.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对于没有较好自制力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小说、电影、游戏对他们都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网络中的虚幻世界成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对象,白天在课堂上犯困开小差,晚上在通宵达旦的上网。逐渐地学习不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游戏级别的高低和装备的先进才是他
6、们关注的重点。二、“治疗”方法(一)增强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二教师不仅不能排斥嫌弃他们反而尽力帮助他们改变在同学中的“坏形象”,要积极了解他们的特长,特意安排他们参与一些活动让他们能在同学面前大显身手,能跑会跳的让他们参加体育运动,能歌善舞的他们参加文艺活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改变对他们的一贯看法,他们也会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归宿和价值;在学习方面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知识入手,一旦掌握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习动力不断被强化。以上两个方面共同的作用下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得以提高。(二)提高课堂参与度如果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再怎么灌输都是
7、做无用功。对一门新学科学生都是有兴趣的,但是随着知识的深入枯燥无味慢慢占据上风,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备感烦躁。这就要求老师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寻求突破,让学困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从一言堂变成学生分组讨论,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成绩自然会有所上升。(三)重视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家校共育十分重要,但有些觉得孩子的教育就靠老师,有的想配合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配合教育的方法有适得其反的作用,这时都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里想法,更好地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接触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让父母知道虽然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但仅凭自身的感受和经验是当不好家长的,只有与子女同步成长,才能缩小心理代沟,成为更称职的父母。成绩的好坏不是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没有一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想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我们谁也不清楚今天我们眼中的学困生明天会有怎样的成就。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任何学困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都是可以提高的。我想只要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和家长一起找准原因并给予他们耐心、鼓励和爱,这个令教师“头疼”的特殊群体将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