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现状研究.docx
《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现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现状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现状研究摘要: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深入做好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需得到进一步创新,才能更好地挖掘环境监管盲区。文章综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机制运转不畅、联动性不足、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完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机制、从“单职能网格”向“多职能网格”转变、创新生态环境网格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关键词:网格监管;环境执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是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它是以各级属地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责任主体,建立“五定”机制(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形成“分级负
2、责、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使生态环境监管区域更加具体明确、各级人员环保职责更加清晰、社会各界参与度更加广泛,从而填补生态环境监管空白,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口。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仍为严峻。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会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无法忽视的压力,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网格监管工作,可切实帮助提升环境监管效率。1我国生态环境网格监管实施情况1.1 国家层面部署情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
3、,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为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环境监管,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对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B。1.2 地方层面落实情况为有效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网格监管工作,全国各地先后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相关实施方案。网格化的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现有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体系,大大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近几年,福建省围绕建立和完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从企业主体责任、信息化平台、专家队伍、社会公众参与、社区队伍和职责、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实化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的可供推广复制的成果之一。山东省开
4、展评比典型示范工作,通过“以奖代补”推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典型示范单位,激励地方勇于探索创新多种形式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网格员队伍建设与信息化建设4。成都市龙泉驿区通过科学划分生态环保网格、招聘环保协管员、建立污染源数据库等措施实现对辖区的全覆盖监管5。沈阳苏家屯引入第三方管理服务,全面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实现环境监管精细化和专业化6。1.3 环境网格化监管存在问题2.1 机制建设存在不足,机制运转不畅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的“五定”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造成无法真正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定区域方面: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网格划分是根据行政区域进行划分
5、的,但各地区的污染源行业分布不同,有些四级网格(以社区、村居为主)分布大量的企业,而有些四级网格存在的企业寥寥无几,若不根据污染源分布密度安排监管力量,这会造成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的失衡现象。定人员方面:大部分乡镇(三级网格)、村居(四级网格)未设置专职生态环境网格员,无编制和预算经费,目前主要由乡镇工作人员和村(社区)干部兼任网格员,他们本就承担基层的工作负担,又缺乏环保专业知识,即使加强培训,发挥监管作用仍有限。定职责方面:实施方案中尽管都明晰列出各级网格需承担的职责,但由于生态环境网格员在实际监管中无现场执法权,网格员的检查权限受到很大限制,容易错过固定环境违法行为证据的机会。定任务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环境 网格 监管 现状 研究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