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医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提升医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期提升医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通过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总体认识不充分、评价不高,课程设置存在诸多弊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等情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希望能引起医学院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路径,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1医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概念及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学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医德的缺失,医生行医时极有可能把治病当做赚钱的工具。深刻的医学人文认知能力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在现有的教育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
2、过公共选修课来进行,人文社会学科无论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课程内容方面,都显得很薄弱。主要表现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人文类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不突出,医学专业课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繁杂: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选课的功利性强、学习效果不理想。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总体评价不高,表达了对教学改革的愿望。认为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专业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人文讲座、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形成合力,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
3、功利主义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为了接受职业教育,大学生对人文类课程学习动机不强。同时,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虚无主义倾向对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提升医药类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2.1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校经历了3次大规模扩招,更多人能接受高等教育,但问题也纷至沓来,如硬件配套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就业困难等。不少富校办学理念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为了争夺生源,不考虑质量、不关心大学生的正当合理的需求。教育者最根本的教育方法就是“言传身教二如果医学院校不从“身教”做起,医学生不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仅仅通过设置人文素
4、质教育课程进行“言传”来达到培养医学生高尚人文精神的目的,简直是痴人说梦。2.2 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等课程纳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不能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课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只有通过设置具有鲜明医学特征的人文知识课程,规定必修的课时量,才能保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层次性,在低年级学生中注重人文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在中高年级中进行深入引导,通过临床医学实践、情境模拟、角色互换、感悟等教育方式去巩固、升华人文知识。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具有较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医学人文素质
5、教育的关键。因此,医学院校管理者应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培养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和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其次,优化人文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背景教师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鼓励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来,实现人文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再次,聘请校外人文社会科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进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人文修养。2.4 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医学院校专业特色明显,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如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合理内核,将医学文化、大学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大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影响之下,其灵魂将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兴趣得以培养。所以,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医学人文精神得到有力彰显,使医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3结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治病,而且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医学院校作为培育医务人员的摇篮,应该适应新型医学模式潮流,高度重视并落实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了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性建议,旨在促进医学院校对此问题的关注,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