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全面贯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办学方向,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分类实施,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补齐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行动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基础能力建设水平进一
2、步提高,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领域短板基本补齐,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基本进入先进行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三、重点任务(-)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工作,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体系更加健全,五育并举成效显著,校园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1增强学校基层组织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教育系统建设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全覆盖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基层组织抓建设实地考核和述职评议。明确中小学校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待遇保障
3、等政策。在公办中小学校建立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高校专职组织员建设措施。推动创建全国高校建设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省级示范组织。扩大民办学校的组织和的工作覆盖面。2、加强学校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实施铸魂工程和个十百千万工程。全面加强学院建设。推动课程和课程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课教师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建强用好心理服务平台。强化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着力防范网络舆情风险。创新教育宣传工作机制,营造良好舆论氛
4、围。3、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扩大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和试点高校范围,打造青少年校园体育精品赛事。建设大中小学高水平艺术团,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和高校劳动教育测评指标,加强中小学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劳动教育体系。4、全方位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涉校涉生纠纷调解机制,规范依法处置程序月虽化校园安全事故追责问责。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推进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安全事故和事件。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等专项行动。加强专门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二
5、)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提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和服务能力,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断扩大,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特殊儿童、青少年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升。5、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支持各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补齐公办幼儿园资源短板。支持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城乡接合部、薄弱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建设。创新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补充学前教育教师缺额。支持各地区采取名园办民园、名园带弱园、名园办分园等方式举办幼儿园。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面向社会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分类定级、
6、评估指导、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6、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持续推进省、市、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特殊儿童较多的县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推动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适合特殊学生就读的相关专业,完善特殊学生就读高校措施。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构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梯队,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到2025年,基本配齐紧缺学科教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县域普通
7、高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7、建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加大中小学体育、艺术、科学、劳动、信息科技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o优化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培训I,到2025年,遴选培训不少于3000名职级校长、培育不少于30000名教师。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一级校长工作室。实施县域内中学校长对口培养计划,强化优秀校长辐射引领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8、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优
8、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监测结果分析运用。推动课后服务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效衔接,提升双减、双升成效。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科学调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规划,加快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市率先实现全域优质均衡。9、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组建一批以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为牵头学校的基础教育集团。多措并举推动教师省管校用提质培优,构建符合实际的国家、省、市三级托管帮扶体系,通过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托
9、管帮扶一批、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一批、省属高校托管帮扶一批、市内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和组建教育集团帮扶一批,实现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县域全覆盖,三级及以下普通高中帮扶全覆盖,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四)县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补齐教育短板为重点,加大精准帮扶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到2025年,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10、补充学前教育教师多种方式支持补充学前教育教师,在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中给予倾斜支持。引导区域内民办幼儿园每年补充IOOO名保教人员。加大对区域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11、精准实施帮扶项目组织具有师范类专业或优质附属中学的高校开展新高考科目送教。实施大学
10、生支教(实习)项目,从高校选拔符合条件的师范生到定点帮扶县学校开展支教(实习),以学期为周期进行选派,到2025年选派总数不少于3000人。组织高校对口帮扶高职院校。12、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地区学校资金和项目倾斜力度,支持地区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展示国家形象、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支持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依托教育协作等项目加强教师培养培训I,加快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就业、产业、企业为导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省、市协同推进机制,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
11、融汇,到2025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服务产业、企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13、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制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整合存量资源,聚焦校舍、教师、设备等关键要素,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推进、量力而行原则,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推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14、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优化整合、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做优做强中职教育。探索培育一批新型技师学院。加强双优、双高建设,推动职业本科院校创建,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推进职教高考改革,支持高校扩大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规模,实现中高本硕博有效衔接。推动技工教育国际化办
12、学。15、服务产业企业促进就业创新政府一行业一企业一学校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申办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取技能类证书的规模。切实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16、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建立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专业建设为重点的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方式,全面深化学徒制人才培养,开放式培养技能人才。实行技能人才协作模式,建立技能人才共建共享机制。
13、在技工院校实施名校、名师、名专业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到2025年,双一流建设取得新成效,本科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完成联合研究生院校园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突破。17、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大学双一流创建。围绕国家急需和产业发展,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完善动态调整和精准支持机制,建强博士、硕士学位点,支持有条件的市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优化本科专业综合评价,
14、强化基于专业质量评价的资源和经费配置导向机制。实施本科专业增A去D彳亍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A类)本科专业,逐步消除全国平均水平以下(D类)专业。实施高校提质工程,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落实会商战略合作机制,深化结对帮扶。开展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一校一策明确重点领域和改革举措,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8、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扩大外国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实现语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全覆盖。拓展办学项目,提升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19、推进研究生院实体化运行推进研究生院实体化校园建设。完善招生录
15、取方式,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前沿学术研究,培育重大原创成果。20、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百万大学生兴行动,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岗位渠道,稳定并适度扩大政策性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大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线上线下招聘力度。深入实施助航计划,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七)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项目遴选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到2025年,一批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校产学研能力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1、健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强化科教协同,合力构建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遴选培育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引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实施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选聘工作。健全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产业评价激励机制。22、加强服务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培育1一2个国家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