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杜堂村模式.docx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杜堂村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杜堂村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杜堂村模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速整体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其中关键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各地因资源禀赋不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做法有所不同,但具有共性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把握住“土特产”三个字,结合当地实际,运用好中央和地方政策,引进人才,吸引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
2、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杜堂实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目前,国内不同区域结合资源禀赋等条件,进行了多样化的特色探索。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杜堂村根据自身情况,探索了一条特色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共同富裕,具有借鉴意义。背景介绍杜堂村位于武汉市北部大别山余脉丘陵地区,距离市区70公里,全村共有13个自然湾,471户1748人。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58亩、山场1279亩、水面435亩。2014年以前,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全村抛荒耕地占比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
3、口占比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o农民人均年收入仅7362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8000元。人口空心化、村庄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社会服务空心化等问题凸显,成为杜堂村发展的主要障碍。2014年,姚集街道党工委动员有志回报桑梓的本地能人葛天才回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希望他与村“两委”一起,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奋斗、苦干实干,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杜堂村积极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号召,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即引导市民下乡、企业兴乡、能人回乡,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实现城乡要素连接互动,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保障、以农业底色为基础、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产业支撑为核心、以农民主体为动力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4、,探索了一条特色化乡村全面振兴、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2023年虽受疫情影响,合作社分红约618万元,户均近5.4万元。2017年至2023年底,杜堂村共吸引游客约31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2.8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3200余人,其中吸纳本村农民就业260人。主要做法以党建引领为保障,增强发展合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方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黄陂区创新提出党建引领“三乡工程”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引导杜堂村建立了“村党支部-村党小组-党员能人”组织体系,开办了“乡村振兴大课堂”“三乡工程”红色驿站等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
5、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联村带动共同发展。根据“木兰花乡景区”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了“木兰花乡景区”杜堂片区党委,做实“一村带三村”的“四共三联”工作,即发展共抓、项目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产业联动、活动联办、人才联培,实行基层组织和村级经济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推动杜堂村片区农村全面振兴。以农业底色为基础,守好发展底蕴。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二二是始终保持农业底色只增不减。立足农业农村现有基础,盘活农业耕地和农村房屋资源,打造生态和古朴村庄亮点,彰显农村特色。农业底色成为杜堂村最大的特色和
6、最强的生命力。以企业主导为关键,盘活发展资源。一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吸引市场主体。杜堂村依托万中集团,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以合作社为载体改造闲置资源。成立武汉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的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后,由合作社对农房进行统一设计、装修和管理,形成农家乐、商业、文创、民宿四个街区,由合作社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运营。2017年以来,杜堂村成功签约市民下乡86人,签约共享农房77套,其中,经营民宿12家,农家乐8家,电商1家,画社1家,文化博物馆1家,吸引了卓尔书店等一线品牌竞相入驻,实现了农民的闲置资源变
7、成有效资产。以产业支撑为核心,夯实发展基础。注重产业项目开发。在农业生产和村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将生态资源植入旅游产业,突出乡土民俗、赏花旅游等特色,开发农耕体验、赏花休闲等产业项目,建成以葛家湾乡村民俗文化街区为核心的休闲旅游项目。经过多年建设,杜堂村已成为当今农村人的梦想家园,城市人的休闲之地。以农民主体为动力,提升发展动能。杜堂村始终把农民的收益放在第一位,引导农民深度参与家乡建设、经营和管理。杜堂村着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鼓励农户将自家闲置房屋入股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景区按田地每亩400元、林地每亩150元、山地每亩100元标准,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租金164
8、万元,全村人均增收938元。二是不动产增值收入。景区投资5100万元,开发农户的空闲农房235栋,其中77栋用于共享民宿、共享厨房、农村电商经营等,帮助空闲农房增值6000万元以上,户均增值12.8万元。三是景区打工收入。全村389人在家门口长年打工,每人每年4.2万元,加上其他各项增收,全村人均增收17828元。四是入股分红收入。村民按改造后农房评估价的10%保底分红,保底额度为2万元,超过保底线的按合同约定分红,村民每年可从景区公司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主要成效创新了一种模式。通过“三乡工程”,探索了具有特色的杜堂模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中部样本。“三乡工程”启动的2017年,杜堂村的农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乡村 振兴 促进 共同富裕 杜堂村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