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docx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2、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3、咳嗽、气促和胸闷。(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3、分期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将哮喘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
4、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两肺听诊闻及哮鸣音。(2)、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3)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4、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注: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不必全部指标存在),就可归入该严重程度(二)证候诊断1、急性发作期(1)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鼻流清涕,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浮滑。(
5、2)热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稠色黄,鼻流浊涕,发热面红,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3)外寒里热: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黏色黄,鼻流清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4)虚实夹杂:咳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无力。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1)痰瘀内伏证: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缓解,咳嗽减轻,痰液减少,面色如常,二便调,纳增,夜寐安。舌淡或淡暗,苔薄腻。脉弦滑。(2)肺气亏虚证:乏力自汗,易于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3)脾气亏虚:食少便澹,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少,脉缓无力。
6、(4)肾气亏虚证: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急性发作期(1)寒性哮喘证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苏子、制半夏、白芍、甘草等。(2)热性哮喘证治法: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地龙、拿芳子、甘草等。中成药:咳喘宁口服液等。(3)外寒里热证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方药:大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生姜、生石膏、白芍、黄苓、五味子、甘草等。(4)虚实夹杂证治法:温肺平喘,补肾纳气。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党参、制附子、细辛、煨龙骨、煨
7、牡蛎、苏予、甘草等。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1)痰瘀内伏证治法: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加桃仁。陈皮、姜半夏、茯苓、桃仁、甘草等。(2)肺气亏虚证治法:益肺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黄、白术、防风、甘草等。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或玉屏风冲剂等。(3)脾气亏虚证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等。(4)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益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甘草等。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二)特色疗法1、急性发作期(1)针灸疗法:主要取定喘、天突、内关等穴位。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1)穴位敷贴适应症:年龄在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哮喘 支气管哮喘 中医 临床 诊疗 方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