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民用液化石油气灾害事故处置“十步法”.docx
《家庭民用液化石油气灾害事故处置“十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民用液化石油气灾害事故处置“十步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家庭民用液化石油气灾害事故处置“十步法”一、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液化石油气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液态相对密度580kgm3,微溶于水;气态相对密度2.35kgm3。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2.25%9.65%。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扩散迅速,当静电位达到300V时即放电,产生爆燃;迅速扩散过程中极具冻伤性;对人体有麻醉作用。二、家庭民用液化石油气灾害事故处置“十步法”在居民住宅楼燃气泄漏爆炸救援中,必须坚持“先防爆、后排险,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置原则,科学实施救援行动。在发
2、生泄漏事故时,要做到:“警戒、疏散、侦检、查源、断电、稀释、排险、关阀、转移、放空”;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做到:“警戒、疏散、断电、冷却、灭火、关阀、稀释、侦检、转移、放空”。即警戒管控严格;疏散搜救及时;现场侦检细致;查源检测准确;断电消患周全;稀释防爆到位;排险措施精准;关阀断气果断;冷却控火科学;灭火战术合理;搬移转运安全;放空排险彻底。三、“十步法”行动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发生泄漏事故时1警戒管控严格到场后应采取三方面管控措施:一是启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等辅助决策系统,对可燃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利用可燃气体检测器、燃气浓度探测仪(燃气集团专业器材)等设备,测定泄漏气体浓度
3、和范围。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确定扩散范围,划定警戒范围,布置现场监控人员,精简一线作战人员,禁止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进入泄漏扩散区;二是进入气体泄漏区现场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防化服。在警戒区铺设水带时接口部位须用布条扎紧,以防水带在拖拉过程中与地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三是根据现场建筑结构,明确所有阵地避开建(构)筑物的泄压面,避免爆炸冲击。2 .搜救疏散及时应密切关注灾情的发展和救援行动的进程,及时检测掌握当日风向、风力、泄漏气体理化性质、泄漏量、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等重要数据,因时、因地调整救援部署。一是要第一时间组织有行动能力的人员进行疏散,引导其向上风或侧上风安全区有序疏散;
4、二是救援小组应在掩护下,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三是要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抢救、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3 .现场侦检细致侦检组要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测爆仪等,交叉侦检、检测验证燃气种类、浓度,明确扩散范围。查明事故区域人员数量、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有无人员伤亡及其具体位置,建(构)筑结构形式,现场地势道路及四周是否有火源等情况。利用防爆型热敏成像仪检测现场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水枪阵地。联合燃气集团技术人员利用红外探测、测爆仪等专业设备对现场进一步侦查,研判会商后,调整现场危险区及警戒区范围,对现场进行全程监控。
5、4 .查源检测准确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事故现场气体浓度变化,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分析查找泄漏源头,评估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应从上风方向采取“Z”字型路线行进,按照“上风-侧上风-下风-侧下风”的顺序,检测各个位置高、中、低点的平均值作好标记,逐步检测搜索确定泄漏点。5 .断电消患周全果断采取措施消除一切着火源、切断电源,进入警戒区人员关闭所有非防爆电台、手机、无线耳机、平板电脑等非防爆电子通讯设备,不得携带普通照明灯具、非防爆照相机、摄像机等。注意事项:切断电源必须在使用可燃气体探测仪确认现场泄漏的燃气不足以引发爆炸后才能实施。6 .稀释防爆到位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 民用 液化 石油气 灾害 事故 处置 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