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docx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摘要:认知心理学之构念启动与使用模式指出,构念若因外界重复刺激而长期被启用后,可对相关评估产生长时性影响。本研究认为,媒介框架在具备强度与实时性时,可能重复启动受众知识仓储相关构念,并因此发挥长期预设判准效应。本研究以核四案为例,探讨预设判准效应(priming)与框架(framing)二项媒介作用的相关性,以及媒介框架在个人层次的运作机制与效应。内容分析与受众调查分析显示,核四案报导中,媒介主要框架同时具备强度与实时性,符合产生长期效果条件,且受众是否采用媒介主要框架也显著预测其核四政策立场。这说明媒介报导一议题时,跨时期使用的主要框架,可
2、对阅听人相关政策的评估产生长期预设判准效应。另外,核四主要框架的采用也是看核四新闻频率与核四立场的中介变项。受众看愈多核四相关新闻,愈易采用媒介主要框架认知核四,也因而愈倾向赞成续建。这指出,媒介主要框架所隐含的拥核立场可影响民意,主流新闻媒体是一替民进党政府反核四政策去正当化(de1egitimizing)的重要机构。关键词:媒介框架、受众框架、框架作用、预设判准效应、政策评估、核四壹、前言媒介预设判准(priming)及框架(framing)作用是继议题设定功能(agenda-Setting)之后,检验媒介内容与阅听人认知图像与态度之研究。有关此二项主题之研究不仅代表八。年代末迄今媒介效果
3、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显示效果研究从早期观察阅听人态度变化转为认知层面的影响后,重新以更细致的概念描绘媒介内容对阅听人态度的影响。此一细致化倾向同时反映在媒介内容的分析方式与阅听人影响的内涵。在内容分析方面,研究方向已从议题量的分析转为质的分析。比如,议题设定功能及预设判准效应皆强调媒体在不同议题的报导量对阅听人的影响,但框架研究则旨在分析媒体呈现议题的方式对阅听人的影响。而在影响内涵上,也从议题设定对阅听人重要议题排序认知的观察,进一步观察此一认知对受众政治评估的影响。比如,预设判准效应即指出,议题经大量报导后,可成为阅听人评估政治人物表现的依据;框架研究也发现,当议题以不同框架呈现时,可
4、影响阅听人社会问题的责任归属。虽然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更能揭露媒介讯息对阅听人影响的政治意涵,且有关此二项媒介作用的影响也已累积许多实征发现,但许多研究并未详述二项作用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PriCe&Tewksbury,1997)o也由于过去对此二项媒介作用的运作过程较乏系统性的理论解释,研究者对稍早提出之媒介议题设定功能与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的相关性遂有不同看法。提出议题设定之MCCombS与Shaw(1993)认为,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皆为议题设定的延伸,因为前二者的运作过程也都与重要讯息的传递有关,只是议题设定传递的是不同议题的重要性,而框架作用则在传递议题内不同特色的重要
5、性。因此,MeCOmbS与Ghanem(2001)指出,原来提出的议题设定功能可称为第一层之议题设定,而框架作用则为第二层之议题设定。反之,KOSiCki(1993)认为,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在理论与实征观察上皆有别于议题设定,并非后者之延伸,因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皆发展自认知心理学观点,二者所检视之媒介效果也与原来之议题设定不同。而PriCe与TeWkSbUry(1997)则认为,议题设定、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三者皆与讯息之启动与使用有关,但预设判准效应涵义较议题设定广,议题设定实为预设判准效应之一例;至于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之别,则在前者与讯息的近用性(accessibi1ity)
6、有关,后者则与讯息的应用性(app1icabi1ity)有关。PriCe与TeWkSbUry(1997)对于议题设定、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的看法,源自心理学记忆结构之联结网络(associativenetwork)理论。他们认为,过去以此三项媒介作用为主题的研究,除Iyengar等(Iyengar,1989,1991;Iyengar&Kinder,1987)曾尝试解释其心理机制外,其它研究着墨不多。而Iyengar虽曾指出,媒介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对阅听人的影响与讯息之近用性有关,却并未区分二者运作过程的差异。因此,Price与Tewksbury(1997)遂借用心理学之记忆联结网
7、络概念发展一构念(COnStrUCt)启动与使用过程模式,进一步区分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的心理机制。由于此模式对预设判准与框架作用的心理过程解释较完整,被认为不仅是唯一能充分解释预设判准政治效应的模式(RoSkOS-EWO1dSeneta1.,2002),也是从认知观点阐述框架效果及其运作过程的代表作(Pan&Kosicki,2001)oPriCe与TeWkSbUry(1997)的模式至今仍未被充分验证,因此,该模式中预设判准与框架作用对个人实际进行相关评估时的影响仍有待厘清。而曾以框架为主题的研究者也指出,在媒介框架对个人层面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均假设媒介框架可直接影响个人层次的反
8、应,至于其间的运作机制,比如阅听人本身所使用的框架在媒介框架与个人反应之间是否具中介作用,或者,针对一新闻议题,阅听人是否采用媒介框架能否影响其政策立场等问题,至今仍缺乏了解(SCheUfe1e,1999)o因此,进一步探究框架作用的形式、运作过程与影响层面仍为政治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Mc1eodeta1.,2002)o本文目的即希望藉Price与Tewksbury(1997)提出之构念启动与使用过程模式,以实例探讨预设判准及框架作用的相关性,以及媒介框架在个人层次之运作机制与可能效应。本文认为,Price与TeWkSbUry(1997)提出媒介议题设定、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三者皆与讯息之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 框架 预设 效应 阅听人 政策 评估 核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