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为助力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探索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针对现行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学生专业兴趣缺乏、理论和实践不相统一、注重结果胜于过程等问题,为推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人文情怀教育,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与科研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过程培养,增强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加强学术交流与科技竞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研究生。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新工科;人文情怀教育;过程培养世界范围内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一轮
2、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经济发展、应对未来战略竞争、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都在呼唤“新工科”建设1。“新工科”新在它更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即传统工业技术和新技术的紧密结合。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潜力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训,致力于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缺乏兴趣教育、理论实践不统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对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3、了几点解决方法。一、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现状分析(一)缺乏学习兴趣研究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学生考虑到跨专业研究的难度较大,所以即使对本专业兴趣不大,仍然选择本科所学专业继续学习;部分学生考虑就业前景和毕业待遇等问题,盲目选择当下热门专业,实际个人兴趣并不大;还有部分学生个人目标不明确,自我规划不清晰,对所选专业认知不足,更无兴趣可言。北宋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提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其所研究内容存在好奇之处,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积极性2。因此,兴趣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研究生对其研究领域的
4、探索热情,甚至决定研究生在本领域所能到达的高度。(二)重理论、轻实践土木工程学科中许多理论都来源于生产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而且在土木工程的发展中,部分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经验,发生的工程事故也常显示出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因而触发新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基于现行的教育模式,研究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理论在实际工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支撑作用,而忽视实践经验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切实际且行不通的。要发挥研究内容的现实作用,就要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主
5、动参与生产实践和工程探索。()重成果、轻过程学所以益才也,励所以致刃也。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学习的过程是培养个人素养的过程,遇到问题能否努力克服,遇到难点能否迎难而上,解决困难时能否独立思考,进度止步不前时能否耐心坚持,这些对于研究生的个人塑造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只注重结果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而忽略研究生本人在研究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高与自身素养的形成,那教育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重过程”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所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教育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是
6、要将关注点更多放在过程3o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加强人文情怀教育,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与科研素养第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注重人文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校应组织开展专业讲座与人文论坛,丰富育人形式,培养学生兴趣。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见文化熏陶的重要性。影响学生学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心理调节能力
7、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至于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究其根本是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4。加强人文情怀教育要以学校为依托,学校要从多个方面完善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包括学术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方面。除开展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之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情感引导等选修课程体系,以及传统文化宣传、文化作品鉴赏、文学名著品读等人文选修课。另外,通过定期开展人文论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为社会科技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三,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个人视野,以提升人文素养。在学校大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上,
8、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个人阅历,增长自我见识,锻炼各方面能力。东汉末年牟融在理惑论中提到:“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见识广博的人,就不容易被事物所欺骗;善于倾听的人,就不容易迷茫。要让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以理解包容的心态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学校应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生产实践锻炼。对科学技术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进入社会应用。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要利用已有网络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组织校内研究者建设工程案例库,并对其及时更新和定期完善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型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分析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