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门”必做好“七件事”.docx
《园区“开门”必做好“七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区“开门”必做好“七件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园区”开门,必做好七件事导读:七个维度,思考当下园区变局想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古代戏曲里的当家诗,意思是凡成家立户的当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和这七件事打交道,少了一件都不行。在笔者看来,对园区来说,开门也有七件事:资金、土地、商业模式、招商、运营、创新、圈层,这七件事该怎么交圈,怎样掌握合理节奏、使每个环节顺畅连接,同时又呈现最好的经营成果,这才是园区人要着重思考的。文:第一部分柴一一资金我们都知道,有柴有火,才能有温饱。行业里有句老话:地产以资本为王,产业以金融为先。在产业地产行业,资金就是烧火的柴,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综合了地产开发和产业运营
2、的产业地产不仅资金需求量巨大,而且占用时间非常长,对开发商的募资能力和现金流的持久力要求极高。因此,一般的中小开发商很难以自身资产进行开发,必须大量筹措外部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产业地产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一些银行甚至专门推出了园区开发贷、产城融合贷等低息信贷产品专项用于园区开发。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的态度也比过去更为谨慎,一般的中小开发商很难获取贷款,即便获得资金,个人出资比例也相当高。而其他渠道包括上市集资,或者发行债券等等都是比较大的开发商才能玩转,并不具备普遍意义。所以,很多开发商要么自筹资金,要么去民间借贷(利息很高,
3、一般多用于过桥业务或资金周转用)。第二部分米一一土地土地在产业地产开发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园区开发的物质载体。没有土地,再厉害的开发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整个产业地产市场来看,经济下行抑制了市场需求,绝大多数城市的产业园都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商拿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过去几年,在地产红利的诱惑下,一大批产业地产玩家展开了广撤网式扩张,但无论是行业老兵、高校嫡系,还是跨界而来的开发商、科技企业,都在上面栽了大跟头。这些前辈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两个事实,一、广撒网在产业地产行业是行不通的,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政治生态,你在这里成功,不代表就可以复制到另一个城市
4、。二、贵就是有贵的道理,珠三角、长三角民营企业发达、土地价值稀缺,空间需求旺盛,园区做得好总有人埋单;偏远的城市、地段,土地是便宜,但政府不会做亏本生意,你的信息又不对称,很容易陷入泥沼,把自己拖死。当然,核心城市也有核心城市的一套玩法,由于土地稀缺,政府的条件越苛刻,要求也越来越升级,产业用地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物理载体,更不是价高者得,政府赋予其如标准地出让、弹性供给、先租后让、带方案挂牌、业绩对赌等附加条件,在这样全新游戏规则下,还想打着产业地产的旗号做房地产在大城市已经几乎不可能。第三部分油一一商业模式想做出一盘好菜,必须要有油的调和。在产业地产中,资金和土地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商业
5、逻辑作为支撑,若仅仅纠结于做科技园还是工业园、写字楼还是厂房,而忽略了如何赚钱的本质,项目倒闭只是时间问题。早年,产业地产的本质是产业勾兑、政策性低价拿地,开发商与政府合力做产业导入带来税收和人流,再享受经营出来的土地增值。但随着政策趋严以及政府要求提高,在三线以上城市,纯拿地开发已经很难走通。还有一些开发商走了另一个极端,抱着情怀的大腿,把建好的房子全部自持,通过租赁获取回报,不是说这种模式一定无法赚钱,但高额的资金成本和缓慢的去化速度,让这笔生意风险倍增。而近两年流行的以轻带重,轻重结合,看起来似乎是最合理的方向,但做起来同样难点不少,探路的轻资产项目怎么做?重资产切入的节奏怎么把控?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区 开门 做好 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