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日甲午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眸中日甲午战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回眸中日甲午战争目录引子11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崛起12 .日本谋划侵略琉球、朝鲜与中国23 .朝鲜在甲午战争前的状况44 .朝鲜发生政变甲申政变55 .日清海军发展竞赛76 .日本摩拳擦掌,大战渐渐逼近97 .日本祭出神操作,而清朝这边则是一步错,步步错108 .战争爆发12引子甲午战争距今己有129年。世易时移,百年过去,东亚三国都在发生巨大改变。如今的中国,已非当年的大清。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至于朝鲜,更是面目全非。近些年,中日韩在历史、领土等问题上,频频发生纷争。如今再来审视甲午战争的缘起过程和教训,就具有很不一样的意义。1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崛起1868年,日本开启明治维新,成功
2、实现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随着国家实力渐渐强大,一个现实问题就摆在日本领导者面前一一日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与亚洲各国的关系?理论而言,日本有三个选项:一是埋头发展,以自身的强大,给周边邻国做出示范。二是与邻国结成某种形式的联盟,共同抵御西方侵略。三是恃强凌弱,通过榨取周边国家的资源,发展自己。但理论终究是理论。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几乎是没有迟疑地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为何如此呢?因为日本是后发国家,在很多方面免不了受到先发国家的压榨。如此一来,日本就只能是“失之欧美,补之东亚”。通过压榨周边国家,解决自身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另外,由于明治维新本身也存在
3、一定的历史局限。而这些局限性,又使得当时的日本存在严重的内部矛盾。什么矛盾呢?一句话说,就是蛋糕不够大,中上层吃肉,底层连汤都喝不到。德川幕府时代,日本的下阶层武士长期受到压迫,生活不如意。也正是由于这些下层武士对现状不满,所以倒幕运动才会成功。可是扳倒德川幕府后,下阶层武士的生活水平依旧很寒酸。当时的情况是,上阶层武士,也就是幕府将军、高层幕臣、地方大名这一类,被明治政府封为华族,享有特权,混得风生水起。下阶层武士,虽然属于第三等的土族,名义上比平民高一等。但他们没有爵位,也没有特权。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没有钱。要知道,幕府时期的武士是享有当兵特权的。而明治维新后,由于不打仗,不需要那么多常备
4、武装了。明治政府便缩减了兵力规模。并且,明治政府还下达征兵诏书,剥夺了武士引以为荣的当兵特权。就拿萨摩藩来说。幕府时期,萨摩藩常备军共计步兵16467人,炮兵511人,辎重、骑兵1190人。明治时期,萨摩藩仅保留四个大队的常备军,兵员4620人。裁撤了将近70%的兵力。没钱又没权,下层武士这下就很尴尬了。这些人要想生活,只能是各凭本事。当时,虽然也有不少下层武士靠着本事成功实现转型,跻身上流。但大部分人没有这么幸运。可谓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也就是说,幕府时期,下层武士尽管俸禄少,但好歹还有个铁饭碗。而伴随着明治维新,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武士们的生活水平反而还不如从前了。这就是政治最残酷的地方
5、。虽然社会制度改变了,但被统治者依然被统治。2 .日本谋划侵略琉球、朝鲜与中国试想,几十万失业军人觉得生活不如意,社会秩序会乱成什么样?在这种大背景下,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功臣,便大肆鼓吹“征韩论”。主张侵略朝鲜,让武士们有事可做,转移国内矛盾。这一幕,与昔日的壬辰倭乱可谓如出一辙。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国内蛋糕不够分。为了避免内战,只得打朝鲜的主意。当然,考虑到日本历史上曾经被大明暴揍的深刻教训。面对急于对外动武的征韩派,明治政府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毕竟朝鲜是大清属国,而日本此时还不够强大,无力挑战大清。然而,就在日本当权派极力踩刹车,抑制征韩派时。清政府却在一旁屡屡做出错误决策。第二
6、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突然发现原先的宗藩体制,已经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于是从1860年开始,清政府便渐渐放弃了对宗藩体制的维护,选择了一条只顾自身的孤立主义路径。清朝不管藩属国死活了,这就给了日本试水的机会。1872年,日本吞并琉球。事后,口本担心清朝干涉,于是便借“牡丹社事件”,在台湾挑起争端。当时,清军刚平定内乱,左宗棠正筹备收复新疆,而清朝的水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李鸿章就与日本签订了台事专条。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军队撤出了台湾,而清朝在事实上也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占领,终止了琉球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后来,琉球国君臣派遣使者到清朝求救,但总理衙门不管不问。成功吞并琉球,让日本看清了清朝的虚实
7、,纸老虎罢了。此后十余年,尽管明治政府依旧执行压制征韩派的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权派压制征韩派,并不是反对侵略,而是反对没做好准备就侵略。到了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了内战。这便是“西南战争”。当年9月,明治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拾了国内的旧武士集团。待平定叛乱后,日本当权者也明白,这盖子是捂不住了。若不能尽快对外扩张,转移矛盾,此类事情以后还会发生。既然盖子捂不住,那干脆不捂了。随即,日本便决心向朝鲜动刀子。明清之际,朝鲜是中国的“模范藩属”,唯中国马首是瞻。如此忠心耿耿的小弟,难道清政府也要放弃吗?是的,清政府还真就把朝鲜卖了。总理衙门当时对日本表示:“朝鲜虽隶中国藩属,其本处一切政教
8、禁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清朝从不与闻。今日本国欲与朝鲜修好,亦当由朝鲜自行主持。”这意思就是说,大清同意朝鲜跟日本建交通商。至于如何建交通商,大清不参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们两国自己谈去吧,别烦我。宗主国做成晚清政府这个模样,说实话,也真的是没谁了。3 .朝鲜在甲午战争前的状况清政府把朝鲜卖了,朝鲜又是什么反应呢?当时朝鲜的情况很复杂。1873年,朝鲜摄政王大院君退位,其子李熙亲政。这位朝鲜新君,便是历史上的朝鲜高宗。高宗即位后,由于性格软弱,所以朝政大权很快便被以王妃闵氏为首的外戚窃取。闵氏这个人,号称是朝鲜版“慈禧”,极度迷恋权力。见闵氏领导的外戚左右朝政,以大院君为首的“事大派”势力不
9、干了。两排人斗来斗去,朝鲜也陷入无休止的党争中。而恰在此时,日本开始入侵朝鲜。1875年,日本派遣云扬号等三艘军舰侵入朝鲜釜山港,引发“云扬号事件”。事发后,口本也没有瞒着大清,公开遣使与清朝商谈。一番周折下来,结果就是前面说的,清朝把朝鲜卖了,同意朝鲜跟日本建交通商。大哥不给力,朝鲜很无奈,也只好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这个条约第一款特别规定:“朝鲜国自主之邦,保有跟日本国平等之权。”这等于是承认朝鲜独立,不再是大清的藩属国。此后日本可以撇开大清,跟朝鲜自由交往。日本轻松实现了侵朝的战略目标,为日后对朝鲜的进一步渗透,留下一道伏笔。朝鲜闵妃江华条约签订后,掌权的闵妃一派亲日,开始招募日本军事顾问
10、,编练新军。清政府此时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貌似被撇在了一边。略懂地缘政治的人都知道,朝鲜半岛是东北门户。一旦朝鲜倒向了日本,东北将永无宁日。而东北又是清朝的龙兴之地。眼看着走孤立主义路线,惹出了大麻烦,清廷上下十分后悔。如此一来,这也为后来清朝出兵干涉朝鲜内政,埋下了伏笔。1882年,驻守汉城的朝鲜旧军因为待遇问题,发动叛乱。大院君趁机挑拨离间,鼓动叛军将矛头对准闵妃集团和日本。这一事件,史称“壬午兵变”。兵变发生后,叛军焚烧日本使馆,杀死多名日本派驻朝鲜的军事顾问和外交官,并且还冲入王宫,企图缉拿闵妃。外交官被杀,日本自然要报复。很快,日本海军的三艘军舰和两个陆军大队便开赴朝鲜,准备兴师问罪
11、。得知日本出兵,闵妃立即见风使舵,转头抱起了清朝大腿。大清这边一看,既然是闵妃求救,那咱就可以合法出兵了。于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便也带着三艘巡洋舰前往朝鲜。随后,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又率六营淮军,进入朝鲜平叛。那时候谁都想不到,在吴长庆军中效力的一个小参谋,日后会成为大清驻朝鲜的“太上皇”。这个小参谋,就是袁世凯。4 .朝鲜发生政变甲申政变吴长庆率军进入朝鲜后,速战速决,赶在日军动手前,抢先诱捕大院君,随即又扶持高宗和闵妃。大院君也是倒霉催的。他是事大派领袖,也就是标准亲中派。但由于慈禧太后最恨别人说她牝鸡司晨,最怕什么摄政王、太上王分她的权。而闵妃,前面也说了,是朝鲜版的慈禧太后。故而,慈禧
12、便以个人喜好,授意前线清军将大院君逮捕,选择扶持闵妃。事后,获得意外惊喜的闵妃和高宗两口子对清朝感激涕零。由此,朝鲜宫廷便又倒向了清朝,而日本势力则靠边站,备受冷落。眼见朝鲜又被清朝控制,日本不甘心失败,旋即开始暗中操作,迫使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朝鲜驻扎一千人的军队,负责保护侨民和公使馆。这个条约签订后,清朝意见很大。一些大臣就此开始呼吁:咱大清也得跟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大臣们的呼吁,很快有了回应。慈禧授意李鸿章具体操办,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和仁川华商租界章程两个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两个条约,清朝在仁川、釜山、元山设立“清租界”;在朝鲜的黄海、对马海峡及日本
13、海海岸,设立军事据点;清朝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特权。很明显,李鸿章这是把西方列强迫使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直接复制、粘贴在了朝鲜身上。另外在签订条约时,李鸿章还特别加了一条,就是让袁世凯常驻朝鲜,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袁世凯呢?因为他勇啊。1882年,正好为乡试年。当时在吴长庆军中担任帮办营务处的袁世凯本打算应举,考取功名。但“壬午兵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镇压“壬午兵变”期间,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斩杀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后,吴长庆在写给朝廷的呈报中,毫不吝啬的将袁世凯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李鸿章见到
14、呈报,心想这是个人才啊,于是便让当时仅有23岁的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的身份,留驻汉城。当然,仅靠袁世凯一个人,也办不成什么大事。所以李鸿章当时还从国内调来了三千兵马常驻朝鲜。这一手操作,等于把朝鲜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全部控制起来。见清朝出手比自己还狠,向来不吃亏的日本人又开始暗箱操作了。1883年,日本政府扶持了一批朝鲜亲日派分子,向他们灌输民族主义思想,鼓动这些人在汉城发动叛乱。这个药方很见效,朝鲜国内很快出现一批立志仿效日本改革维新的“开化党”。1884年,趁着中法战争爆发,清朝陷入战争泥潭难以自拔之际,朝鲜“开化党”借助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挟持高宗。并宣布废除朝鲜与清朝的宗属国关
15、系。这一事件史称“甲申政变”。听闻政变,袁世凯力排众议,果断出手,指挥清军击退日军,镇压了“开化党”叛乱。事后,李鸿章见袁世凯有本事,能搞定日本人,便进一步重用袁世凯,授权他在朝鲜监国。当然,考虑到要朝鲜王室的颜面,袁世凯的正式职务也不是监国,而是“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可以随意出入朝鲜王宫,享有重大事情决策权,这不就是朝鲜王室的太上皇嘛。5 .日清海军发展竞赛从1884年开始,在袁世凯的打理下,朝鲜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日本政府见捞不着便宜,就派遣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李鸿章商谈。188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条约。签订条约前,清朝在朝鲜其实拥有绝对主导权。但李鸿章怕事,极力避免与日本正面冲突。因而在谈判中,李鸿章便做出让步,同意将来假如朝鲜再发生叛乱,大清向朝鲜出兵时,须事先行文知照日本。李鸿章做出的这个让步,等于是又把朝鲜卖了。导致日本和大清对朝鲜拥有“共同宗主权”。这就为后来的甲午战争,日本出兵朝鲜,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