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熟料产生白色夹心料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
《回转窑熟料产生白色夹心料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窑熟料产生白色夹心料的原因及处理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刖百某1200t/d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熟料生产线经过半年多的改造调试已于2018年7月顺利达产。该生产线技改时设计产能1800td,技改后实际产能达到1900td左右。烧成系统设备配置:窑:03.2*5Om,斜度4.0,转速4.Ir/min;分解炉(TDF):05.4*19m,下缩口01.6,有效容积450m3;篦冷机:冷床面积44m2,能力1800t.该生产线在后续的生产运行中,很长一段时间熟料频繁出现白块料现象。白块料的特征是:从熟料链斗机看,白块料是由大块熟料破碎而来,整个料块偏大,显示两类色泽不一的结构物。最外层与正常熟料颜色一样,内部是易碎的没有反应完全的灰白色生料粉。从篦床上看,
2、熟料中的大球料(俗称“西瓜蛋”)较多,占比20%左右(有时占比30%左右),直径100-30Omn1不等。化验结果表明,白块料中游离钙含量明显偏高达IO-15船烧失量2.5-3.5机严重影响熟料质量,造成熟料强度下降。熟料3d强度27MPa左右,28d强度47MPa左右。木文就白块料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对措施予以介绍,仅供同行参考。二、白块料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白块料就是较大熟料球破碎开以后,中间未被充分燃烧的部分,颜色灰白,f-Cao含量较高,烧失量较大,3d、28d强度较低。白块料形成主要是因为在窑尾提前出现液相,形成料球,在料球进入烧成带之前,逐渐变大,进入烧成带后由于料球过大无法将其烧透,
3、内部成为夹生料,在篦冷机末端经破碎,形成白块料,因此要解决白块料问题就需要查找熟料在窑尾提前成球的原因。为此我们通过对现场运行状况、正常熟料及白块料的成份分析和中控操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三、白块料的成因1、分解炉的工作状况不佳通过现场查看,发现在分解炉与烟室连接的缩口存在部分物料短路落入窑尾烟室的现象,预热器五级下料管内有大量火星。分解炉存在部分物料短路进入回转窑,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分解炉撒料箱损坏,撒料效果不佳造成短路;二是分解炉下缩口风速不够,造成物料落入窑尾。由于该生产线刚改造完毕,撒料箱都是新更换的撤料箱,因此可以排除分解炉撒料板撒料效果不佳这个因素。我们查看图
4、纸及该生产线的喂煤量和喂料量对分解炉下缩口风速进行计算为22ms,该速度低于理论要求的25mso因此分解炉下缩口风速低是造成分解炉内一小部分物料短路进入回转窑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短路物料相比五级下料管进入回转窑的物料温度明显偏低,所以进入回转窑后会造成部分硫碱形成的液相附着在温度较低的物料表面形成料球,料球在窑内越滚越大就形成“西瓜蛋”而烧不透,到篦冷机破碎后就出现白块料。2、生料均化库均化效果差生料均化库均化效果不好也是造成白块料产生的原因。生料均化库均化效果差是由于库顶原八嘴分配器和六个入库小斜槽均拆除(改造前),拆除原因是增湿塔有时“湿底”,回灰潮湿(水份11%)成团斜槽易堵料。另外库底斜
5、槽出料不畅,库内有杂物及料块堵塞造成均化库底斜槽出料不好,时有斜槽堵料而停用,均化库内下料出现偏料现象,这样库内生料不能得到有效均化而降低入窑生料的稳定性(均化库设计均化效果是10:1,实际达到5:1)。凸现为当生料辐压机停机后,窑尾回灰(碱含量偏高达13%)单独入库时,在中控室从窑头和篦冷机看火电视中就能观察到窑内出现大球料的数量明显增多。窑尾回灰的不均匀掺入导致入窑生料成份发生变化而产生球料。3、因空间受限及其它因素影响,该生产线在改造时窑体(03.2*5Om)未更换,分解炉虽然改扩(改扩后分解炉规格:05.4*19m,有效容积540m3)但炉体高度不够,且出口没有鹅颈管(实际工艺布置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转 熟料 产生 白色 夹心 原因 处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