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证病的中医药诊治.docx
《哮证病的中医药诊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证病的中医药诊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哮证病的中医药诊治哮证是一种以喉中鸣响,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本节所述之哮证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如心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引起的哮喘。一、病因哮证的发生为痰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因素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成。1 .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止匕外,某些特殊体质者,因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而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蕴而致哮。2 .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
2、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亦可致哮。3 .体虚病后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如幼儿哮病多由禀赋不足所致。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损耗,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二、病机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此后,如遇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各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哮病发作时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
3、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因病因不同临床主要分为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风哮证、虚哮证、瘀哮证。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反易受外邪的侵袭而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液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出纳失常。由于三脏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常可见肺脾气虚、
4、肺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象。由此可见,哮病未发时以正虚为主,临床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肾虚证。三、哮证与喘证的鉴别哮证与喘证二者虽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但临床上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两者的主要区别有:哮指声响言,哮证喘息喉中痰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是气道奔迫,主要在于气急,表现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证有宿根、诱因可寻,而喘证无宿根,实喘有邪,邪去喘安,虚喘多为久病有脏虚特点。哮证具有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而喘证则无此明显特点,但哮证久延,可发展为经常性的痰鸣气喘,可列为喘证范围。四、治则哮证总属邪实正虚之证。治疗上应以“发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哮证病 中医药 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