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docx
《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演讲人:魏景波 演讲地点:陕西师范大学卓越讲坛 演讲时间:2021年6月河南巩义的杜甫故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魏景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陕西师范大学基地专家,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编教材四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若干。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今天讲座的框架,首先是从唐诗何以成为经典开始。从数量上来看,有唐一代诗歌的汇编要从清代所编的全唐诗谈起,号称“御制”的清编全唐诗是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
2、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诏在扬州设立全唐诗局,拣选了当时以彭定求为首的10位在籍翰林编选而成的。他们编修这部书非常仓促,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修成了,总共得诗48900余首,涉及2200多人。当然这个数字可能不是特别准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重新进行统计,为49403首又1555句,作者2576人(不包括神仙鬼怪类)。自全唐诗诞生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考古发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加强,很多流传在海外的域外汉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这些文物和这些流传的古籍里,学者们又发现了很多全唐诗未收录的唐诗,据陈尚君先生估计,唐诗(包含五代)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这组数字,
3、远远地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唐以前的诗我们统称为先唐诗,存诗总量还不到10000首,涉及作者1000余人。我们所说的唐诗一般是指唐五代诗,一般把五代作为唐代的一个延续,也就是说唐诗的规模是唐前诗歌的5倍,唐代诗人的规模也是唐前诗人数量的3倍。在作者方面,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三教九流,很多人都有诗作传世。唐代二十位帝王中有十五位的诗作传世,从政治上来讲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和唐玄宗,他们两位的诗也都写得非常好,玄宗有一首诗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写过帝京篇,描写大唐首都长安的巍峨气象。其余的中宗、宣宗、昭宗诗作也都还不错。其实,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
4、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1980年代在湖南长沙望城地区铜官窑古镇发掘出土的大唐元和年间瓷器,上面题写了一首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诗虽作者已不可考,但是如今流传仍旧很广。这首诗其实源自佛教的一首偈语:“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身恨智生迟,智恨身生早。”它本是一首哲理诗,而唐朝底层民众把它改编成了一首爱情诗,并在唐代流传。再比如张说、张九龄等人,既是一代名相,也是文坛的领袖、著名诗人。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上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当然,数量仅仅是一个侧
5、面。全宋诗收录诗歌二十多万首,是全唐诗的四至五倍。清代诗歌就更多了,乾隆皇帝一人就写了四万多首诗。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的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也是非常多样的,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揣摩鲁迅先生
6、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我们说唐诗之所以经典,除了它本身成就辉煌、内涵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完备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盘点古今中外文学史,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作家作品在其当时名气很大,但是随着岁月变迁,逐渐光华不再甚至湮没不闻;而另外一些经典作家作品,虽然可能在其时代难觅知音,却可以随着历史的发展,获得再度的阐释,最终赢得“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地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一篇书子美屏迹诗,他把杜甫的屏迹诗二首抄了一遍,然后自称:“此东坡居士之诗也。”有人问他:“此杜
7、子美屏迹诗也,居土安得窃之? ”苏轼回应说,诗虽然是杜甫写的,但是他看此诗“字字皆居土实录,是则居土诗也”,也就是说杜甫诗的每一个字都写到他心头了。所以苏轼说,此诗是杜甫诗,也是他苏轼的诗。“子美安得禁吾有哉? ”苏轼和杜甫这两位文坛巨匠,虽然相距300多年,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诗歌这个媒介,进行“云端的对话”。从后世角度来看,似乎苏轼当年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匮乏,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经典诗歌在流传过程之中,能够让很多读者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发生心灵共鸣。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 经典 现代 价值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