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雪堂辩诬为观堂辩诬——罗继祖与“王国维之死”.docx
《为雪堂辩诬为观堂辩诬——罗继祖与“王国维之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雪堂辩诬为观堂辩诬——罗继祖与“王国维之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为雪堂辩诬,为观堂辩诬罗继祖与“王国维之死”罗继祖著王国维之死罗振玉(左一)、王国维(左二)等逊清朝廷官僚合影。资料图片【述往】学人小传罗继祖(19132002),浙江上虞人。自幼在祖父罗振玉指导下治学。曾在东北博物馆、大连图书馆工作,吉林大学教授。著有辽史校勘记永丰乡人行年录枫窗胜语庭闻忆略王国维之死等,编有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一出生就“认识”王国维罗继祖是罗振玉长孙,他1913年在日本京都出生时,王国维也携家眷寓居京都,所以罗继祖一出生就“认识”王国维。在日本京都生活和随罗振玉回国寓居天津期间,罗继祖都曾多接王国维音容。罗继祖说:我五六岁就见过他,一九二三年,他应溥仪之召从上海来北京,到一九
2、二六年这几年间,他每到天津必住在我家,我那时已经十二三岁,至今对他的声音笑貌还留有印象,中等身材,清癖面貌,唇上鬃鬃短须,头垂发辫,戴近视眼镜和瓜皮帽,系腰带,一口海宁话,一般听不大懂。一九二七年校刊王氏遗书时,我十五岁,遗书虽然还读不懂,但却参预了校字之役。(读关于王国维的功过,读书1982年第1期)其实不是“五六岁就见过他”,而是一出生就“见”过的。罗继祖与王国维前后相识并交往的时间有七八年之久,王国维的形象留给后人的是想象,而留给罗继祖的则是印象。加上他参与校订海宁王忠意公遗书,其对王国维的熟悉程度确实非后来人可比。1940年罗振玉去世后,罗继祖积极参与罗振玉贞松老人遗稿甲集八种的校写以
3、及联系印制等事,其中后丁戊稿即为罗继祖所编,乙丙等集也主要由其校理。罗继祖与其三姑母即罗振玉三女、王国维长媳罗孝纯也较为熟悉,与王国维子嗣似也有一定联系。大概因为整理编辑罗振玉文集之故,罗继祖较早接触到王国维致罗振玉若干书信,最早初步整理罗振玉与王国维往返书信的应该是罗振玉本人,总数有十数册,他后将其中若干付诸装池,由五子罗福颐保存,1949年夏,罗福颐曾撰简跋,略述其经过。1963年,罗继祖即将辗转获得的160余通王国维书信辑为观堂书札,并交中华书局拟出版,后因故未出。“文革”结束后,罗继祖索回书札,其中118通论学书札先刊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编印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1979年8月
4、,华东师范大学吴泽派人到长春罗继祖处寻访王国维遗稿,罗继祖因将观堂书札交付,盖吴泽拟编王国维全集,第一卷王国维全集书信卷即将罗继祖所辑悉数收入,由中华书局于1984年出版。1973年3月,罗继祖开始编纂罗振玉年谱永丰乡人行年录,1976年12月完成初稿。(参见罗继祖台湾版罗雪堂先生全集校读记(上)起初,该稿本及过录本只是寄奉其五叔罗福颐、堂姑母罗守巽、堂姑丈周子美(罗庄之夫)等家人审正。1978年7月10日,罗继祖致信罗守巽云:”行年录重要在后半,如有意见,请提出。侄但据事直说,自问当无曲笔处。”(本文所引罗继祖致罗守巽信,均见于朱松龄编著罗守巽资料选编,2021年1月编者自印本)可见,此书以
5、据事直书为原则。1979年九十月间交吴泽寓目,吴泽认为罗继祖用力甚深,澄清了不少问题。1979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致信罗继祖,表达了出版愿望。1980年年初,上海、南京两地争欲出版此书,最终此书于1980年4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缀一副书名罗振玉年谱。罗继祖起初主张不署撰者之名,但在出版社的要求下署了 “甘孺”之名。书出版后,罗继祖寄张舜徽一册,张舜徽回信说:“极佩叙事审密,无溢美,无浮言,宣传祖德,可颂可传”(转引自1981年1月罗继祖致罗守巽信)这个评价应该是相当高了。因为手握很多书札等第一手材料,故永丰乡人行年录中即多关于罗振玉与王国维关系的叙写。止匕外,有些不宜写入行年录的内容
6、,不妨在私人通信中表达。如关于王国维与罗振玉晚年交恶之事,1978年11月26日,罗继祖致信罗守巽云:王家的事,祖父性偏急,又专听三姑一面之辞,其实王太太这人并不凶狠,不过好听钱妈等人的挑拨,三姑就受不了,以致反目。事后王家对此并无恶感,所以录里也不必补叙。很显然,罗继祖对王国维与罗振玉的关系,其实有很多话要说。不过限于年谱体例,不能过于枝蔓,遂有不少谱外之谈。类似的言论其实已先见于罗继祖1978年10月22日撰成的跋观堂书札(刊于读书1982年第8期)。追溯“逼债”说之非罗继祖发表有关王国维死因的文章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促成他撰文的直接原因是“到目前还有人在刊物上说王静安之死不是殉
7、清而是受罗逼债,岂不可笑”(1981年5月12日罗继祖致罗守巽信)。在罗继祖看来,王国维之死缘于罗振玉逼债之说,乃是因当时逊清朝廷的内部矛盾而杜撰出来的、出于政治目的虚妄之说,为何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有人拾此陈说?关于王、罗晚年交恶之事,罗福颐早在1953年即撰文略述本末,惜未能发表,后来罗继祖述及此事,也大体承罗福颐之说。关于逼债说,罗继祖至少在1982年5月2日已知郑孝胥乃始作俑者。当日他致信罗守巽说:郑海藏以诗出名而非学者,故少为人称道,且其人不纯正,祖父与之始终不协。现知王观堂死于逼债之说,乃郑作俑,而为郭沫若等人所信,则其为人更可知,殆所谓政策策士一流。此事自不必与二姑言之,侄在行年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辩诬 罗继祖 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