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读书报告手册.docx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读书报告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读书报告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11字数86千字一、内容提要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著作,作者是著名学者费孝通。在他的作品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描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现状和特点,充分描绘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经过深入了解乡土中国这本书籍,使我从中获益匪浅。乡土中国主要由14篇论文组成,主要内容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品读完整篇,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感悟。乡土中国这本书中揭露了中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讨的。而城市化的进程并没有对全国的农民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农业人口始
2、终占据绝大多数。相比较于以前,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是情况还是不太乐观的,农村人口占比要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且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有着明显的差距: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远远的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东部经济的同时,也要促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城市化的差距。因为城市化所带来的差距会引发出我们国家许许多多的其他的问题,因为西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而东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较为快速,这样就会造成西部一些落后城市的人口大量涌进东部的城市,这样会给东部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更多的压力。如今,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摆脱了农
3、业大国的形象,逐渐减少了对土地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依赖。但是,土地制度带来的国家文化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或多或少受到了土地制度的影响。随着环境和历史的不断改变和演进,显然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但是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容易改变的。农村社会只是四个季节的转变,而不是时代的变迁。书名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二、会心摘录“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一一费孝通.乡士中国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4.56“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一费孝通.乡土中国M.
4、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4.89如果弄明白“乡土社会”这一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真正的中国社会。一一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4.13“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一一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4.103“生育制度不是人们用来满足生物基础上性的需要的社会手段,社会通过这些制度来限制人们满足生物需要的方式。”一一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4.153三、推荐阅读陈先达.陈先达文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9.372.冯仕政.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政治秩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5、社:社会学文库,201304.308.3张亮采.中国风俗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基本文库,201208.96.4费孝通.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055朱光潜.谈美书简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0四、评论摘引陈心想认为:“他仅从熟悉社会只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来解释为何乡土社会缺乏文字,不免过于片面简单了。”他认为,农村人是有识字的需求的,“首先,乡村里认字的人身份上就不一样,在大家眼里那是认字的、有学问的”;“其次,从实用的角度说,认识字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可应不时之需,即使在乡土社会里也是这样“;“最后,如果认识了文字,也可以读些书,增加生活的趣味陈
6、心想从一般人情常理,尤其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分析,合乎情理。并且,他指出农民不识字另有原因:“阻碍文字的下乡,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穷,上学认字大概是比较奢侈的。另一方面是缺乏教授文字的人才,即使有些人家经济上可以支付得起,也找不到老师。“一一陈心想:走出乡土一一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02103页。费孝通有意忽略历史事实的根本原因是受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学派理论影响的结果。功能学派只关注文化的功能,漠视其产生的原因,其褊狭恰恰造就了该理论的干净的逻辑性和超强的力度;也就是说,费孝通只片面地关注文字的功能,全然不看历史演化,不顾历史事实。一一郑
7、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中华读书报2015年9月16日,第6版。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理由是“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并且历来都有“努力克服这种可以波纹作比的个人主观心理上的差序格局”的行为,但是效果都有限。他认为,差序化不是中西之别,而是古今之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职伦理打破差序格局,他说“当治国成为一种职业性政治活动之际,相应的公职道德伦理就出现了“,从而“表明当事关国家利益之际,政治家已经甚至必须揩家与国分离,先国后家,先君后臣/友,突破基于血缘亲缘以及其他人缘的利害考量。一一苏力:较真“差序格局”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 读书 报告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