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心的病机.docx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心的病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心的病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心的病机脏腑病机脏腑病机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疾病既已发生,则患病机体势必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这些病理和临床表现反映出人体发生疾病时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以及升降失常等变化。但若要确切判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则必须将病机分析落实到脏腑上,才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研究脏腑病机,对于进行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2、意义。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整个机体,而使其他脏腑发生病理改变,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腑病及腑,产生了脏腑组织之间病变的传移变化。因此,在研究脏腑病机时,不仅要注意脏腑本身的病理变化,而且要重视脏腑之间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五脏病机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脏的阴阳和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脏腑组织及精神情志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但是,从阴阳、气血和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
3、来说,则阳和气阴和血又不能完全等同。一般来说,脏腑的阴阳,代表着各脏生理活动的功能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是上升或下降,还是发散或闭藏。脏腑的气血,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不仅具有推动和温煦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固摄作用。各脏之阴阳,皆以肾阴肾阳为根本。因此,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肾。各脏之气血,又均化生于水谷精微,因此,各脏的气血亏虚,又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的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各脏的生理功能各有其特点,故各脏的阴阳失调和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也不完全相同。(-)心的病机1 .心的生理病理特点:心位居上焦,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
4、血而外合周身之脉。心脏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健旺,气血环流周身,洒陈于五脏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窍,使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生不息,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包络为心之外卫,具有保护心脏,防御外邪的作用。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有君主之官之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和主血脉。因此,心的任何病变均可出现血脉的运行异常和精神情志的改变。这些病理变化是心之阴阳气血失调的结果。所以,心之阴阳气血失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2 .心的基本病理变化:由于阴和阳、气和血对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等生理功能的作用不同,故心的阴阳.气血失调因虚实寒热之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1)心气.心阳失调:心气.心阳失
5、调主要表现为阳气偏衰和阳气偏盛两个方面。心的阳气偏衰: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和心阳虚。心气不足:心气不足多由久病体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耗气,或禀赋不足等因素所引起。因心气是推动血液循行的动力,心气不足,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心脏本身主血脉功能减退。由于血液为神志的物质基础,心气虚衰,鼓动力弱,血脉不充,则心神失养,所以既有心神不足之病,又有全身气虚之变。临床上以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等为重要特征。心阳不足: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阳虚则寒自内生,气虚则血运无力,心神失养。故心阳虚的基
6、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血运障碍等几个方面。其一,心神不足。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临床可见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其二,阳虚阻盛。阳虚则寒,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退,故临床可见畏寒喜暖.四肢逆冷等虚寒之象。心气虚与心阳虚相比较,心气虚为虚而无寒象,而心阳虚则是虚而有寒象。其三,血运障碍。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甚则凝聚而阻滞心脉,形成心脉瘀阻之证。可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若心阳虚极,或寒邪暴伤阳气,或瘀
7、痰闭阻心窍,均可导致心阳衰败而暴脱,从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神识模糊.脉微欲绝等宗气大泄,阳气将亡之危候。心的阳气偏盛:主要表现为心火亢盛和痰火扰心。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又称心火,即心的阳气偏盛。火热之邪内侵,或情志之火内发,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久而化热生火,或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内火等,均可导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理变化是:M-,火扰心神。火气通于心,心火内炽,扰于心神,则心神失守,每见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谑语.神志不清等病理表现。其二,血运逆常。心主血脉,热迫血升,心火阳盛,气盛动速,则脉流薄疾,可见心悸.面赤.舌红绛、脉洪数等,甚至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其三,心火上炎与下移。火性炎
8、上,心开窍于舌,心火循经上炎,故可见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生疮等。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心火下移于小肠,可现小便黄赤,或尿血、尿道灼热疼痛等小便赤.灼、痛的病理现象。其四,热象显著。阳盛则热,心火亢盛,则多见实热征象,如身热、口渴饮冷.超赤、便结等。痰火扰心: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引动心火,心肝火旺,煎熬津液为痰。痰与火结,上扰心神,则心神失守,清窍闭塞;或外感温热之邪,挟痰内陷心包,而成痰火扰心之候,以神志错乱为主要临床特点。(2)心血,心阴失调:心血.心阴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亏损、心阴不足和心血瘀阻等方面。心血亏损:心血亏损,多由于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心血亏损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脏腑 五脏 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