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汇总.docx(8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汇总中医护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章1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看与服务,以爱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2 .中医护理学的争论领域和服务对象:争论领域:(1)在争论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
2、群。3 .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进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方案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准备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4 .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看推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留意把人
3、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依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方案。5 .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分:“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消逝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精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6 .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状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4、7 .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进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冲突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8 .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需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9 .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留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分对待,实行适宜的护理措施。10 .治未病的概念:实行确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11 .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
5、,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滤,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渭,脉沉迟等。(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担忧,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系列热象,临床可见甚至昏迷或烦躁担忧,汗热而粘,面红身热,呼吸短促,手足温,口渴喜凉饮,舌红而下
6、,脉虚数。(6)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阳气严峻耗散而表现出阳气虚脱的证候。阳虚而阴盛表现出一系列寒象,临床可见神昏部知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口不渴,舌淡,脉微欲绝。12 .表里(表证病轻,里证病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1)表证:指外感六淫邪气侵入皮毛,口鼻及浅表的经络时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临床可见发热恶寒,头身重,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证。(2)里证:指疾病深化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主要有壮热,不恶风寒,烦躁神昏,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沉等。(3)半表半里证:指表邪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
7、邪透表,尚未至于表,正邪相搏与表里之间。临床可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殍静不欲饮食,苦咽干,目眩,脉弦等证候。13 .寒热(阴盛或阳虚则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则表现为内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热,阴虚则内热(1)寒症: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可见:畏寒喜暖,面色恍白,肢冷情卧,淡不渴,痰,涎,涕清晰,小便清长,大便稀澹,舌苔淡薄而润滑,脉迟或紧等。(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可见发热肢温,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担忧,痰,涕黄稠,吐血?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不燥,脉数等。(3)真寒假热证:(又称阴盛格阳)指内
8、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临床可见:身热面红,口渴,麻大,似属热证。性身热仅欲近衣被,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不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以派寒象(4)真热假寒证:(又称阳盛格阴)指内有其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临床可见: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身热,不畏寒仅畏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等一派热象。14 .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虚证:是对人体以正气虚弱为主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常见于慢性疾病或病变后期。1气虚:病因脏腑机能减退,临床表现是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倦怠无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2血虚
9、:病因是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经闭或量少,舌淡,脉细无力。3阳虚:病因是机体阳气不足,临床表现是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澹,舌淡苍白,脉弱。4阴盛:病因是机体阴液亏损,临床表现是午后潮热,盗汗,颤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2)实证:指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活动九盛所表现的证候。*证:是机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缘由、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出疾病进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15.中医护理的原则:(1)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2)护病求本的互利原则
10、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逆其证候性质进行治疗护理的方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护法又称”从护法W,即听从疾病假象而护理的一种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3)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标本通护法(4)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5)治未病的护理原则:调射精神、熬炼身体;调理饮食、适时起居;药物预防、保精抗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进展与传变其次章1 .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为:此长彼消(D阳长阴消(2)阴长阳消;此消彼长(1)阴消阳长(2)阳消阴长;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2 .动杰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杰过程中保持
11、相对的平衡。3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在确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反方向转化,即阴转为阳,阳转化为阴。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说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又可以划分为相对立的阴和阳两部分。就人体部位而言: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就人体脏腑而言: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就人体气血而言,气为阳,血为阴(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部分:人体的生理活动以阴阳概括相对言之,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物质
12、为基础的,没有各种物质就就无以产生各种生理活动,而各种生理活动有不断产生各种生命物质,阴与阳共同处于相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协调统一之中,保持着物质与能量的动杰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消逝了偏盛偏衰的结果,阳邪致病,可以使阳偏盛而阴伤,因而消逝实热证;阴邪致病,则使阴偏盛而阳伤,因而消逝实寒证。阳气虚不能制阴,则消逝阳虚阴盛的虚实证;阴液亏虚不能至阳,则消逝阴虚阳亢的虚热证。(4)用于疾病的诊断:任何病症否可以用阴证和阳证加以概括。望诊方面已色泽分阴阳,色泽鲜亮者属阳证,色泽酶暗者属阴证;切诊方面已脉象分阴阳,则
13、浮、数、洪、滑等数属阳证(5)用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5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中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6 .五行是指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行的相互关系:(1)、相生相克:相生:相互滋生、促进(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制化: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富有相生的内在联系,称之为五行制化。制化:五行之间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生科关系。制化规律: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
14、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2)相乘相侮:五行之间反常相克的现象相乘:即相克太过,又称倍克(相乘的挨次与相克的挨次是全都的,相克是正常现象,相乘是特殊现象)相侮:即反克,又称反侮。五行中相侮的规律以反克推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7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与五行的归属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脏之间的克制关系: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学
15、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理论,说明人体在病理状况下,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疾病之间的相互传变。按相生关系的传变分为:母病及子肾病传肝,子病及母肝病犯肾按相克关系的传变分为:相乘肝病传脾“木乘土,相侮脾病及肝”土侮木”(3)用于诊断和治疗:诊断:当内脏有病时,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使之消逝色泽、声音、形态等方面的特殊变化,如面色青,喜食酸味,其病多在肝,脾虚的患者,面见青色,为土乘土用于治疗:肝病简洁传脾,治疗是可以先健脾,以防肝病传脾。还有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培土生金法Z8 .经络: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络。9 .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脏腑,联络肢窍(2)运行气血,养分周身(3)抗御外邪,护卫机体(4)感应与传递信息(5)调整机体运动。10 .脸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11 .48个脸穴的定位及主治:(1)列缺:定位: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于食指指尖所达处取列缺主治:咳嗽,咽喉痛,牙痛,偏头痛,手腕无力,半身不遂(2)合谷:定位: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见肌肉隆起最高处主治: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面瘫,上肢不遂(3)曲池: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蛛连线的中点主治:咽喉肿痛,牙痛,感冒,发热,上肢不遂(4)肩鹘:定位:在上臂三角肌肩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