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处理知情同意规则研究.docx
《个人信息处理知情同意规则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信息处理知情同意规则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个人信息处理知情同意规则研究摘要: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则之一,而非原则。同意行为的性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在积极层面上是意思表示,消极层面上是免责事由。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知情同意规则遭遇挑战,同意愈发形式化,不足以充分保障信息主体权益。通过构建场景制度和动态同意制度两种方式对知情同意规则进行修正,前者是指将具体场景下的合理使用替代信息主体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后者旨在使知情同意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关键词:知情同意规则;个人信息自决;场景与风险管理;动态同意知情同意规范是个人信息处理的核心规范,其强调除了法律、行政法规有例外规定的场合,一般个人信息的处理都要取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
2、。知情同意规范在我国的适用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有两大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于知情同意规范的法律性质众说纷纭,甚至在规则和原则上都难以厘清。二是知情同意规范的现实适用不尽人意,以隐私政策为代表的告知方式并不能反映信息主体的真实意愿,侵权现象多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知情同意规范进行反思。反思包含两个层面:形式层面上应当厘清知情同意规范的法律性质,统一用语,明确概念;实质层面上应当分析知情同意规范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一、知情同意规范的法律性质知情同意规范的法律性质涉及两大方面,一是在法律规范方面上,需要明确其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二
3、是有关同意行为的法律性质。(一)知情同意规范是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以“个人信息知情同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发现2023年以来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36篇相关文章中,使用“知情同意规则”表述的有18篇,使用“知情同意原则”表述的有17篇,有1篇文章将二者同时使用。规则和原则作为两类独立的法律规范类型,二者之间的区别泾渭分明,因而在论及知情同意规范的法律性质时,首先应当对其属于规则还是原则进行厘清。1.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分第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分首先体现在逻辑结构上。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三要素说”(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另一种是“二要
4、素说”(构成要件、法律后果)。无论依照哪种逻辑要素,法律规则都可以表述为“如果那么”的假言条件句;法律原则缺少这样的结构,它是由妥当感和制度性支持构成的,本身欠缺必要的限制条件,是一个没有前件的直言句。第二,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在适用上也有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适用方式不同。规则在适用时,是以完全有效或完全无效的方式进行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是衡量,涉及程度和分量的问题2。此外,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是“涵射”,即将特定案件事实置于法律规范的要件之下,以获得一定结论的思维过程,一般以三段论模式呈现。而法律原则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无法适用三段论推理,其本质上是对特定案件中的法律
5、依据及案件事实等内部论证前提的论证3。二是适用位阶不同。一般认为,法律规则的适用应当优先于法律原则,只有当没有法律规则可以适用或者适用法律规则存在矛盾时,才可以引入法律原则发挥漏洞补充或者衡平作用。此外,有学者提出,法律原则在司法裁判中可以发挥“修正作用即当严格适用规则会造成极不妥当的后果,而案件更有必要实现法律原则的价值时,可引入法律原则对规则进行修正,形成但书4。第三,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在法律条文中的位置不同。法律规则通常位于总则后的各个分章之中,而法律原则一般位于总则部分,起到统领全篇的价值宣示作用。2.知情同意规范是法律规则首先,知情同意规范满足法律规则应当具备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充分条
6、件假言命题。可以表述为“如果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做到法律规定的告知要求并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那么其处理就是合法的。”其次,知情同意规范在适用方式上与法律规则相一致。知情同意规范在适用上没有权衡的空间,必须严格遵循、全部适用。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倘若有一丝一毫没有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那么处理行为将具有瑕疵。此外,知情同意规范的适用也不存在先后问题,作为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论证的首要依据,其适用不会产生“向一般条款逃逸”的质疑。最后,知情同意规范在条文位置上符合法律规则的特征。知情同意规范位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章,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均规定在总则部分。综上所述,知情
7、同意规范是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对于学界普遍存在的“知情同意原则”的称呼应当予以纠正。(二)同意行为是免责事由、意思表示同意行为的法律性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在侵权法领域,它是免除个人信息处理者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在合同法领域,它是信息主体与个人信息处理者之间订立以个人信息利用与服务提供为内容的合同的意思表示。1 .同意行为是免责事由同意行为的免责事由属性是基于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权益的消极防御地位而产生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显然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除非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或基于他人利益而构成无因管理,否则任何人不得干预他人事务。信息主体的同意恰恰是阻却了信息处理行为的违法性,赋予了其合法性
8、基础。同意行为满足受害人同意的各种特征。首先,信息主体的同意是具体明确的,指向的正是个人信息处理者所告知的个人信息处理内容。其次,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应当是“真实、准确、完整”的,符合通说认为受害人同意应当明确、具体的要求。最后,针对同意能力,普遍认为受害人的同意能力不能简单以民事行为能力作为判断标准,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信息主体的同意年龄限定在了14周岁,处理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因此,从消极层面上看,同意行为是个人信息处理的免责事由。2 .同意行为是意思表示同意行为在消极层面上是免责事由并不能证成其在积极层面上是意思表示,因为大多数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信息 处理 知情 同意 规则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