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设计.docx
《2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教材解析这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写的一篇文章,本文讲的是在一次科学课上“我们”都得了不及格,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读,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从而理解他这样做的价值,进而懂得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篇文章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思想独特,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长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
2、目标1 .会认“觑、黠、抿”,会写“凯、觑、博、抿、轿、勉、惕”,掌握“面面相觑、博学、抿嘴、小轿车、勉强、警惕、饶有兴趣、胸有成竹、郑重其事”等词语。2 .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3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表达的道理。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两个部分来理解,一是讲具体事例:“我们”按照老师讲的内容答题,却得了个不及格;二是怀特森先生的授课给“我们”的启示。反复阅读第二部分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突破方法:抓住文章的重
3、点句,小组讨论其中的道理,再通过教师梳理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价值。教具准备教师:生字词、课文重点词句、课件。学生:准备具有怀疑精神的生活小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 .导语:我们已经上过很多堂课了,你们最喜欢哪个老师上的哪一节课呢?谁能讲一讲。指名讲讲自己喜欢的课。2 .引入:如果你按照老师的讲解做了测试答案,而老师却给你判零分,你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提出要求:本课有很多生字和词语,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掌握这些生
4、字新词。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借助字词典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2 .交流自己的收获。(1)指导生字。易读错的音:“觑”读不要读成“X。”或5;“抿”读“m1n”,不能读成“mTn”。易写错的字:“觑”: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二(2)理解词语。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饶有兴趣:很有兴趣。【设计意图】
5、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提出自学要求: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来写?1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答窠。3 .班内交流。(1)归纳主要内容:文章写了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逐渐地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2)明确:文章分为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第1-11自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 一个 这样 老师 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