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docx
《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临床血脂检测可反映不同脂蛋白颗粒中所含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或载脂蛋白水平,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总结了血脂检测的常规指标以及其他一些可选检测指标,供大家参考。检查项目临床血月酎佥测的常规项目(4项)和其他项目(11项)如下。其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临床血圄佥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1-C1其他血月酎佥测项目包括:非HD1-C;载脂蛋白A1(ApoA1);
2、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1p(a);低密度脂蛋白颗粒(1D1-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醵Sd1D1-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1D1);残粒样脂蛋白胆固醇(R1P-C);游离脂肪酸(NEFA/FFA);磷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p-P1A2常规项目1.总胆固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1D1-C精准。由于中国18岁成人大部分为ASCVD低危人群,因此,以下列出的是适用于ASCVD低危人群的总胆固醇参考标准,其他指标(包括甘油三酯、1D1-C、HD1-Cx非HD1-C等)亦如此。成人总胆固醇合
3、适水平为5.2mmo1/1;边缘升高:5.2mmo1/1S6.2mmo1/1;总胆固醇升高:6.2mmo11o影响总胆固醇水平的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常随增龄而增高,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总胆固醇水平较同年龄男性局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总胆固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季节因素:血清总胆固醇以冬季最高而夏季降低,季节差异可达0.31mmo1/1,男性血脂随季节变化较女性明显。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总胆固醇升高。肥胖:中心型肥胖者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升高。2 .甘油三酯高甘油三酯作为1D
4、1-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多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酗酒。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无论血脂有无异常,餐后甘油三酯水平都可增高(约0.3mmo11);若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4.52mmo1/1,则需采集空腹标本进行血脂检测以评估甘油三酯浓度。甘油三酯参考标准为:合适水平为1.7mmo1/1;边缘升高:1.7mmo1/1fi2.3mmo1/1;升高:2.3mmo11o3 .1D1-
5、C1D1-C是首要降脂靶点。该指标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降低1D1-C水平可以减少ASCVD的发生和发展。荟萃分析显示,1D1-C每降低1mmo1/1zASCVD事件降低20%23%.1D1-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1D1颗粒水平。影响总胆固醇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1D1-C水平。1D1-C升高可见于FH、家族性ApoB缺陷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1D1-C参考标准为理想水平为2.6mmo1/1合适水平为3.4mmo1/1;边缘升高:3.4mmo1/1S4.1mmo1/1;升高:4.1mmo11o4 .HD1-C通常情况下,HD1-C水平与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血脂 检测 常规 指标 11 可选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