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招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招录情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招录情况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T,2023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
2、入新的历史阶段,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7所附属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4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01.学科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重庆大学三个一级学科评为A-,分别为:机械工程学院;一起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22个一级学科评为Bo序号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1机械工程A-2仪器科学与技术A-3电气工程A-4法学B+5数学B+6材料科学与工程B+7计
3、算机科学与技术B+8建筑学B+9土木工程B+10化学工程与技术B+11矿业工程B+12环境科学与工程B+13生物医学工程B+14城乡规划学B+15软件工程B+16管理科学与工程B+17工商管理B+18应用经济学B19物理学B20生态学B2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22控制科学与工程B23风景园林学B24安全科学与工程B25戏剧与影视学第卷萨齐重庆大学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3及2023年毕业生数据毕业年份本科硕士博士总人数计2023年1216585391416221202023年1257790381615一后范魏荆毕业生规模和结构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共计11149人。其中本科生62
4、50人硕士生4367人,博士生532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截止到2023年11月25日,重庆大学2023届11149名毕业生中,已落实去向毕业生人数为1069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5.91%o从去向构成来看,以就业为主,占比为68.38%;其次是境内外升学,占比为27.53%。总体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详毕业去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体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就业305848.93%404092.51%52698.87%762468.38%境内外升学282945.27%2405.50%-一306927.53%境内244339.09%1834.19%一-262623.55%境外3866.1
5、8%571.31%-4433.97未落实去向1.99%61.13%4564.09%拟升学4.06%62.33%去向落实中1091.74%811.85%61.13%去向落实率94.19%98.01%98.87%95.91%见表毕业生去向结构升学情况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中,选择境内外升学的有3069人,占比27.53%o其中,本科生境内外升学2829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45.27%;硕士生境内外升学240人,占硕士生总人数的5.50%o境内升学情况: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中,有2626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境内升学。在本科毕业生中,共有2443人选择境内升学,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9.09%;硕
6、士毕业生中,共有183人选择境内升学,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4.19%o境外升学情况:2023届毕业生中,有443名毕业生选择境外升学;其中本科毕业生386人,硕士毕业生57人。签约就业结构就业区域:川渝地区(50.05%)为主,东部地区(30.23%)次之。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较广,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选择在重庆(34.20%)、四川(15.85%)、广东(9.66%)三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此外,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江苏也是毕业生择业的热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省(自泠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体区、直俵市)人数占比Aft占比Att占比Att占比重庆市9W3243%1420
7、35.19%18836.94%259234.20%四川省35111.57%78219.38%6813.36%120!15.85%广东省33210.94%3729.22%285.50%7329.66%北京市1173.86%1674.14%244.72%3084.00%上海市1254.12%1664.11%132.55%3M-fc-p41就业行业重庆大学2023届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相对集中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重要领域单位分布2023届毕业生中,世界500强企业签约人数2254人,中国50
8、0强企业签约人数2661人,中央企业签约人数为1782人。详见历层次毕业生具体重点单位分布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体占比占比占比Aik占比9014489H129437.075913.6322543800%中国500翟107953.706152443.6695813.39%.fmU科ti7jrr30.05%中央企显75437J797427JW5412,47-17822023年强基计划招录情况复盘01、招生对象在重庆大学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且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考生均可申请报名。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
9、优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达到生源省份本科一批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须达到生源省份同科类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依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从高到低,按不超过分省总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考核考生(末位同分同入围)。第二类考生: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达到生源省份本科一批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须达到生源省份同科类特殊类型招
10、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即可入围。该类考生入围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02.招生专业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招生省份如下表所示,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强基计划只招收理科生,2023年施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不分文理,考生选择专业时须满足选考科目要求。补充说明1.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en/jcxkzs/sch/106112.报考重庆大学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学统一提供,考生无须在报名系统中上传。04.招录办法校考形式学科能力面试+体育科目测试学科能力面试对于第一类考生,主要对考生的综合素质、
11、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科学精神等进行考核评价。对于第二类考生,将单独组织面试。考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学科能力面试的重要参考。体育科目测试肺活量、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四选二,测试结果作为强基计划录取的重要参考(不计入综合成绩)。录取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总分750.00分,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由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和学校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折算办法如下:线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X85%+学校考核成绩/100X15%X750.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生源省份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录取名单。综合成绩相同者,依
12、次比较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总分、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语文单科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综合成绩的,我校将追加计划予以录取(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05、招录数据重庆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标准酰入围分数线蚓589福建590540589广西570N527河北591硼597湖北588湖南587溺595侬573山东599山西556陕西572四川616云南600浙江617三”失缢会并重庆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录取标准省份录取最低综合成绩612.33福建609.9甘肃575.28610.68广西599.2贵州586.93河北611.45河南6
13、14.53湖北610.25湖南611.6江苏612.68江西604.43山东611.25山西589.63陕西591.43四川634.03云南614.82浙江633.58照期呈穿芥强基计划培养方案重庆大学强基计划坚持“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的培养理念,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理工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领军人才。学校为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同时依托学校重点研究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完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硕士/博土阶段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学年考核和动态进出调整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发展情况。建立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进行阶段性考核,根据学生学业表现情况进行动态进出调整。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强基计划遵循“先理后工”培养思路,即:通过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采取“3+1+X”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本科前三年主要以基础学科专业课程为主JT是指本科第四年进入相关领域通过项目驱动完成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X=2”是指本硕衔接,硕士阶段2年X=4”是指本硕博衔接,硕博阶段4年(具体毕业年限视研究进展和论文完成情况确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可转段至原专业、软件芯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