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蓝天保卫战实施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蓝天保卫战实施计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蓝天保卫战实施计划一、主要目标2023年,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力争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94%,努力减少轻度污染天气,有效遏制臭氧污染;完成NoX和VOCs年度减排任务。二、优化调整三大结构(-)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要求。(二)高污染燃料清洁低碳替代行动。巩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成果。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工业炉窑污染治理。(三)“公转水”行动。调
2、整优化运力结构,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全年完成江海联运量6.8亿吨。推动发展绿色货运,推广使用新能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三、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涉及使用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技术的废气治理设施,以及非水溶性VOCs废气采用单一喷淋吸收等低效治理设施,年底前完成“十四五”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任务。(二)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行动。各地上报辖区内含VOCS原辅材料使用情况和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源头替代政企协商计划。推动涉及使用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的10个重点行业开展全
3、口径源头替代工作,全市2023年完成源头替代10家以上。(三)涉气产业综合整治行动。开展全市修造船行业综合整治;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职能,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标准和完成时限,督促船企完成提升改造工作。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持续推进清“新园区”建设。继续推进泄漏检测与修复(1DAR)数字化管理。(五)锅炉炉窑深度治理行动。全面推进水泥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基本完成除尘脱硫一体化、简易碱法脱硫、简易氨法脱硫脱硝、湿法脱硝、臭氧氧化法脱硝等低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改,对人工投加脱硫脱硝剂的简易设施实施自动化改造。(六)企业污染防治提级行动。力争4%的企业达到B级及以上,实施污染防治提级企业5家以上。
4、督促指导炼油与石油化工企业逐一对照大气污染防治绩效A级标准制定实施提级改造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印刷和化纤行业排查摸底,督促指导企业对照国家和省新发布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提标改造,按要求相应变更排污许可。四、打好减少污染天气攻坚战(-)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行动。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各县(区)、功能区制定轻、中度污染天气应对响应方案。按要求实施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二)污染天气应对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建成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提高乡镇(街道)自动监测站联网率,定期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涉VoCs、
5、NOX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园区开展协同监测。(三)夏秋季臭氧污染削峰行动。以石化、化工、船舶修造和油品储运销等为重点,鼓励错峰、错时生产。引导石化、化工等企业合理安排停检修计划,合理安排市政工程涂装作业或改造翻新作业,引导企业生产设施防护涂装作业尽量避开臭氧污染高发时段。(四)冬季颗粒物污染控制行动。以颗粒物污染天气应对为重点,增加城市主干道应急洒水频次,引导火电等高架源优化治污设施运行参数,采取更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严格工业炉窑领域和物料输送、投料等易产生颗粒物污染控制,采取路权引导、航道疏导等措施减少高污染柴油货车、港口船舶排放影响,落实施工工地、工业企业、矿山、码头等区域扬尘防控措施,严格落
6、实餐饮油烟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秸秆露天禁烧要求,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五、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车辆清洁化行动。加快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六b排放标准;督促重型柴油车规范使用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加快淘汰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含场内车辆),逐步推进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全年淘汰国四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二)船舶港口绿色发展行动。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鼓励开展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等方式进行深度治理,具备条件的鼓励对发动机升级改造(包括更换)。加快建设绿色港口,加快建设绿色港口,重点港区积极推广新能源港作机械。协同推进船舶受
7、电设施和港口岸电设施改造,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岸电使用量年均增长20%以上。大力推进机场接驳车辆新能源替代。(三)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行动。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以老旧柴油叉车为重点,有序推进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2023年淘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600台以上。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各地制定年度抽查计划,重点核验编码登记、污染控制装置、信息公开、在线监控联网等,对部分机械进行排放测试,比例不低于20虬(四)油品及油气综合管控行动。推进油品VoCS综合管控,各县(区)至少开展一
8、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达标排放。加强船舶燃油质量监管。具有万吨级及以上油品装船码头泊位及直接相连的储罐、现有80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开展油气回收治理,2024年1月1日前达到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23).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23)要求。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强乡镇(街道)和部门的治气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价,支持开展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通报和预警提醒。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将视情采取提醒、约谈,启动问责机制。(-)严格监管执法。围绕标志性战役
9、任务措施,在工业源、燃烧源、油品、煤炭质量、含VOCS产品质量、柴油货车尾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源排气管理、扬尘管控等领域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推动涉气排污单位安装用电监管模块,强化涉气污染源监管。充分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工业用电量监控、车流量监测、卫星遥感、热点网格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提升监管效能。(三)强化工作保障。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重点结合企业污染防治提级行动,积极培育、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储备项目,原则均应有储备项目申报入库。提升技术保障水平,组织开展臭氧源解析工作,加强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和传输规律研究。强化执法保障支撑,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要求,配齐配全大气执法装备。(四)提升精准管控。依托生态环境数字化应用,构建全量感知、精准研判、多跨协同、闭环管理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模式,全面覆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的监测监控和信息集成互通,实现整体智治和数字化监管。建立问题智能发现、及时处置、结果反馈、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落实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筛查处置,实现污染源的精准排查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