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精密制造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市精密制造城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市精密制造城发展规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二O二二年五月一、发展现状1(一)优势基础11集群规模效应显著提升12 .创新承载能力持续跃升13 .智能制造生态加速构建24 .品牌标准建设不断增强25 .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3(二)发展环境3二、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战略定位6(三)发展目标7三、空间布局9(一)一核引领9(二)双城同创111温岭精密制造城112.玉环精密制造城12(三)协同发展131 .推动智能缝制装备制造基地建设132 .推动高端模具智造基地建设133 .推动泵与电机研制基地建设144 .推动水暖阀门制造基地建设14四、产业导向15(一)做大做
2、强智能装备151机器人与数控机床152.智能缝制设备16(二)做精做专关键基础件171 高端模具172 .泵与电机183 .水暖阀门19(三)谋划培育未来产业201 智能光电202 .空天信息20五、发展路径21(一)聚焦创新策源,激发产业发展动能213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14 .打造技术创新中心体系215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16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22(二)聚焦主体培育,推动产业跨越发展227 .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228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229 .推进企业上规升级提质23(三)聚焦提质增效,打响精密制造城品牌2310 快数字化+变革2311 推进品牌化+引领2412
3、.实施标准化+提升2413 .对标现代化+管理24(四)聚焦多跨协同,推进产业联动发展2414 动跨主体协同联动2515 推动跨行业渗透融合2516 推动跨区域开放合作25(五)聚焦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2517 大工业有效投资2618 .实施链式精准招商2619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26(六)聚焦配套服务,加快产城融合发展2620 善城市基础配套2721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2722 .优化营商环境27六、保障举措29(一)加强组织领导29(二)强化规划引领29(三)优化政策支撑29(四)优化考核评价30(五)强化要素保障30一、发展现状(一)优势基础1 .集群规模效应显著提升总体规模持续壮
4、大。精密制造集群产业基础完备,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初步集聚形成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缝制设备、高端模具、泵与电机、水暖阀门等产业联动集聚发展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拥有全国首个工信部共建机床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供需平台和全国最大的工量刃具交易中心专业市场,是中国小型“专特精”机床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塑料模具主要制造和出口基地等。特色领域领跑全省。五大特色产业销售收入全省占比均达到1/4以上,部分重点产品市占率全国领先,其中经济型数控机床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工量刃具、缝制设备产量占全国60%以上,挤塑模具、电动车模具、吹塑模具、小型水泵、直联便携式空压机产
5、量占全国75%以上。2 .创新承载能力持续跃升创新载体加快建成。截止2023年,全市精密制造产业拥有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建有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26家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温岭市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6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小型数控机床关键加工装备项目(北平机床)入选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五轴数控工具磨床(北平机床)、高速干切齿轮滚刀(上优刀具)、微调精健刀(甬岭数控)等3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填补国内空白。3 .智能制造生态加速构建产业大脑建设成效显
6、著。全力推动数控机床、模具(塑料)、泵阀(泵业)、泵阀(水暖阀门)、缝制设备、智能光电等6个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6个行业产业大脑均成功入选第一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成为全省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主力,广泛赋能五大领域企业数字变革。其中数控机床产业大脑、泵阀(水暖阀门)产业大脑、模具(塑料)产业大脑被评为2023年省级优秀行业产业大脑。新智造群体初具规模。黄岩模具入选2023年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名单。初步建成“智能制造单元-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机制,其中杰克成功列入省级“未来工厂二4 .品牌标准建设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荣获“机械工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产业
7、集聚区”“中国小型专特精机床生产基地”“中国经济型数控车床之都”“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中国工量名城”及缝制设备制造产业“全国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等称号。定期举办国际机床展、玉环机床展、温岭工量刃具和金属切割技术展等专业展会,机床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5 ,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较高。2023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以上。国际产业合作加速推进。中德O产业合作园一、二期交付使用,引进中意国际(黄岩)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机构。杰克集团、北平机床、新界泵业等龙头企业成功开展跨国并购。区域合作“飞地”加快建设。精密制造及相关领域累计拥有长三角“科创飞地”
8、12个,其中温岭(上海)国际创新中心、玉环(上海)科创人才飞地、温岭(杭州)产业创新中心、温岭(杭州)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列入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名单。但是,整个产业仍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断链断供风险等诸多挑战。(三)发展环境国家高度重视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为精密制造产业带来优良的政策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强国。国家将数控机床产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控机床产业,2023年,国家将工业母机作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首要位置,加速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发
9、展。高档数控机床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在全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奋力建设精密制造城,精密制造产业发展迎来政策风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精密制造产业“弯道超车”带来新的技术机遇。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进入新一轮更新周期。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为精密制造企业数字变革,推动精密制造产业数字化、服务化、高端化,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我国正逐渐由世界制
10、造中心转向世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科技领域从全面跟跑到局部领跑,应抓住科技创新战略机遇,全力提升精密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进口替代”趋势加深和RCEP协议签订为精密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我国精密制造产业“进口替代”趋势加深,中高端产品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不足50%,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长期被欧日企业垄断,这为精密制造企业加快开发中高端产品提供了市场动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RCEP国家及区域将实现贸易自由化,RCEP成员国贸易占对外贸易比例较高,应抓住创建RCEP高水平开放示范区机遇,进一步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增强
11、精密制造产业市场竞争力。制造业劳动力供给紧缺为精密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2023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5%,预计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制造业劳动力资源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在此背景下,制造业必将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市以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为核心的精密制造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指示精神,以“高端弓I领、整零协同、产城融
12、合”为主线,以“工业4.0”标准为总统领,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面促进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全面加强产业链协作共赢,着力提高以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竞争力,着力优化“一核引领、双城同创、协同发展”产业空间,着力建成全球精密制造标杆城市,着力支撑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的历史性转变,为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提供坚实基础。(二)战略定位智能制造先行区。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精密制造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建设机制和场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生产数字化与产品数字化“双数驱动”的智能制造先行区。专精特
13、新集聚区。发挥精密制造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效应,培育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单项冠军”“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提升“好产品造”知名度,打响“制造”区域品牌,构建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的专精特新集聚区。创新提升引领区。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广纳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优势,推动精密制造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产品定义、标准诞生的策源地,制造业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球重要的精密制造创新提升引领区。(三)发展目标集群规模持续扩大。到2026年,精密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优势领域全球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领先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
14、元,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智能制造走在前列。到2026年,精密制造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充分拓展,分行业建成并运行产业大脑,构建产业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不断壮大,培育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50家以上;推行智能化技改和数字化改造,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企业竞争明显提升。到2026年,精密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全面跃升,上市公司总数累计达30家以上,累计培育3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管理对标三星级以上比例占50%以上。自主创新引领发展。到2026年,精密制造领域创新投入强度加快提升,R&D
15、经费支出占比达3.5%以上,每千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以上;实现国家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倍增翻番”;规上工业企业R&D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有效发明专利、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市级企业研究机构数量“大幅提升”。港产城湾低碳融合。到2026年,精密制造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碳排放逐年下降,区域内港口、产业、城市和湾区实现融合发展,数字治理水平、基础配套水平、公共服务供给、营商人文环境显著提升,建设成为环境绿色低碳、百姓安居乐业的产业新城。到2030年,精密制造产业质量、效率、动力实现重大变革,产值突破5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创新链、智慧链和人才链耦合效应充分显现,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更加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成功打造全球精密制造标杆城市。三、空间布局围绕世界级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培育,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结合工业全域治理要求,深化生产力布局调整、平台整合、产业链重构,构建特色错位合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