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重点任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扩大体育用地供给。鼓励各县(市、区)将体育用地纳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障体育用地需求。将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纳入相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协调机构,实行体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鼓励社会主体申请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依法依规进行管理。(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各县
2、、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2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3)3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引导建设群众身边的中小型健身场地设施,重点支持小型、多样化的球类场地、户外运动设施和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冰雪运动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等项目建设。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合理布局、规范审批,兼顾社区使用需求。(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环
3、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3 .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延伸到城乡社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800名。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服务机构。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社会工作者序列。推进全市科学健身指导站点提质升级,科学健身深入城乡社区,实现服务规范化、经常化。(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
4、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4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一州市一品牌,一县区一特色”原则,培育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赛事),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围棋、轮滑、健身气功、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等科学规范、亲民惠民的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生活化、常态化。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全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开放。市、县两级老龄工作部门、妇联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累计不少于3次(残联可结合工作实际和服务群体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
5、团市委要充分发挥保障职工健身锻炼权益方面应有的作用,率先开展工间操活动,普及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和健身气功,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累计不少于3次,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5 .发展民族体育。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展示平台和活动载体,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精品化、市场化。关注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在市运会中科学合理地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市、县两级民宗部门每年举办体育展示和竞赛活动累计不少于2次,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鼓励社会
6、力量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探索推广社会化的赛事组织模式,逐步形成赛事、活动、产品等品牌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民宗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6 .推进体医融合、资源共享。树立健康促进理念,制定科学健身活动指南,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构建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与服务体系,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定期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和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实现全人群、全项目、全过程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
7、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委)(二)发挥高原特色优势,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7 .优化项目发展布局。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放大格局,树牢市、县“一盘棋”的“大竞技体育”工作格局。重点发展中长跑、竞走、射击等优势项目,稳步提升足球、篮球、排球、举重、射箭、拳击、体操、投掷、短跨、游泳等潜优势项目。统筹市级训练单位、县级少体校、项目基地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后备人才培养单位进行项目布局。构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8 .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竞赛体系。完善市、县、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训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面 加快 建设 体育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