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齐桓晋文之事》精读细讲.docx
《全《齐桓晋文之事》精读细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齐桓晋文之事》精读细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精读细讲【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翻译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3、学习孟子的对话说理技巧。【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介绍孟子和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
2、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你知道哪些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
3、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二、文本研读齐宣王问日: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日:仲尼之徒无道(没有谈论)桓文之事者,是以(即“以是因此)后世无传(没有流传)焉,臣未之闻(宾语前置,即未闻之)也。无以(不得已,以,通已“
4、,止),则王(Wang)(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乎?学生翻译:【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解析】探究对话的第一个阶段这是孟子和齐宣王对话的第一个阶段,但是孟子撒谎了,为什么呢?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但是不光是孟子,就连孔子也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论及齐桓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的也有11次。而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那么问题来了探究本段重点:孟子为何
5、要撒谎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谈谈孔子为什么要多次谈起齐桓晋文之事?孔子心中的理想政治可以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尧舜禹三王之道,在孔子心目中他们是完美的圣君。第二层次: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仁义的贤君。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孔子在回答颜回治邦之道时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具体来说行夏之时是用夏朝的历法。夏历就是流传已久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以立春为一年之首。商朝的始祖是禹的助手契,他的后代汤建立了商朝。乘殷之辂是选择工具的意思,车作为人使用的工具是最贵重的,选择殷车,是因为商朝尚俭,俭则质,质则耐用。周尚文,黄帝以来,盖已有之,而制度仪等,至周始备。周之冕是周朝
6、的冕冠,也有复兴周礼的意思。第三层次:齐桓公、晋文公,他们两人还能够尊重周王,并且能够协助周王抵御外敌的入侵,但是又尊王攘夷但骄傲的诸侯。第四层次:五霸中的其他霸主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他们表面尊王但不听从周王指挥的诸侯。第五层次及以下:其他诸侯,都是目无天子的垃圾。孔子之所以对齐桓公和晋文公比较推崇,是因为孔子有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治理想。而齐桓公和晋文公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华夏民族的团结和而孟子为什么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呢?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力量已经微不足道。所有的诸侯国向往的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称霸,采取的手段无非是用战争来消灭其他诸侯国,扩大自己的地盘,结果必然导致战
7、争不断,民不聊生。这与儒家推行彳二政,以德服人的思想完全相悖,孟子知道齐宣王的心思,故意避而不谈,实际上是一种拨乱反正的思想,意图让齐宣王实行仁政。曰:德何如(如何)则(才)可以王(称王)矣?日:“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阻挡,抵挡)也。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日:何由(从何处)知吾可也?日:臣闻之胡跄日: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大殿)下者。王见之,日:“牛何之(到,往)?“对日:将以(用来)衅钟(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以血涂之用以辟邪。刽子手杀人之前用鸡血涂脸)J王日:舍(释放)之!吾不忍其毂棘(huSU)(恐惧发抖的样子),若(如此,这样)无罪而就(走向)死地J对日:然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 精读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