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2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应当遵守本条例。本省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的公布,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和
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政监管、生产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三)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四)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配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
3、安全管理议事协调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管员或者信息员等队伍,支持、协助做好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报告食品安全情况。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一)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二)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综合监督管理制度;(三)督促检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四)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共治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知识
4、宣传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推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等健康饮食方式,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纳入安全教育内容。第六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承担食品生产经营、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等监督管理职责。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餐饮具集中消毒等监督管理职责。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承担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和进入市场
5、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教育、公安、民政、商务、文化和旅游等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对提供违法行为线索并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奖励。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食品安全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加大奖励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本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6、建设规划,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第九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由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由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第十条县级以上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依据各自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等进行相关培训。第十一条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项目等事项由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并公布。开展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录
7、,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照公开、公平、择优、便民的原则确定并公布。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指导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利用工作,按照依法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建立合理利用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工作机制,提升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效率。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回收的食品进行显著标示或者单独存放在有明确标志的场所,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如实记录。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管理制度,设立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并设置醒目标志告知消费者。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
8、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第十四条接受食品生产经营者委托贮存、运输食品的,应当如实记录委托方和收货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贮存、运输结束后2年。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贮存、运输、装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和食用农产品,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第十五条食品添加剂销售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和销售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第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保管制度和使用记录制度,建立专用进货台帐、专柜贮存、专人保管、专人领
9、用和配比、专门使用记录,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第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食品应当制作召回记录,召回记录应当包含召回食品名称、商标、规格、数量、批次、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名称、召回人、召回原因、处置方式和处置结果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十八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二)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查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等信息;(四)设置信息公示媒介,
10、及时发布市场内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五)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十九条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食堂应当做到明厨亮灶,并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采取校外供餐单位集中配餐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对供餐单位配送的每餐次食品成品进行留样。第二十条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销售的,应当在自动售货设备的显著位置公示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应当公示备案编号)等信息。第二十一条产生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的食品经营者、集中用餐单位应当将餐厨废弃食用油脂提供给经依法许可的收集、运输、处置单位,并建
11、立产生和处理情况的台账,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禁止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餐厨废弃食用油脂作为食用油脂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第二十二条禁止餐饮服务提供者有下列行为:(一)经营生食畜禽血及生食畜禽肉;(二)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亚硝酸盐。第三章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第二十三条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对入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担管理责任。第二十四条禁止销售下列食用农产品:(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二)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
12、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产品;(六)未按照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产品;(七)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A)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九)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十)国家为预防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十一)其他不符合法律、法
13、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第二十五条进入批发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提供下列至少一项材料:(一)食用农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或者检测合格证明;(二)承诺达标合格证;(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五)批发市场出具的统一格式的销售单据。不能按照前款规定提供材料的,应当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农户在批发市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应当提供身份证明及联系方式。第二十六条批发市场销售者应当在摊位或者柜台显著位置悬挂标示牌,标明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等内容,公示进货凭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或者合格证明等材料。第二十
14、七条从事批发业务的销售者,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记录批发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批发市场出具的统一格式的销售单据可以作为进货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凭证。鼓励有条件的销售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第二十八条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包装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添加剂名称。第二十九条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15、(一)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用农产品检验工作;(二)建立销售者档案,记录销售者的基本情况和食用农产品的品种、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三)与进入市场销售者签订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入场销售者的食品安全责任;(四)查验并留存进入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的合格证明;(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六)保证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对场地及设施设备定期消(七)设置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发布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和抽样检验信息;(A)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义务。第三十条提供食用农产品贮存服务的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履行下列管理职责:(一)建立食用农产品贮存档案,如实记录贮存食用农产品所有人的名称、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明、联系方式、贮存的主要品种、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二)查验贮存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建立进出库台账,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品名、产地、贮存日期、出库日期,进出库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三)贮存、运输和装卸食用农产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不得将食用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四)定期检查库存产品,发现销售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四章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