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课程学习心得.docx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课程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课程学习心得.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课程学习心得这学期,我们选修了网上通识课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的知识,深感这些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习这门课程使我获益匪浅。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引发的突然性、目的的明确性、瞬间的聚众性、行为的破坏性和状态的失衡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
2、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应对突发事件的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明确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
3、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
4、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一些危重病症,如能得到现场及时、有效、优质的院前急救服务和基层的抢救,并将“急救接力棒”传递给上一级医院,则这些病人的存活率会明显提高。在现场急救时,准确判断患者的伤情非常重要,急救黄金时间十分短暂,准确的判断会增加救援成功几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时间。自救和互救时,首先确保呼吸道畅通,一般用到两种方法:抑头举颁法
5、:抢救者一手小鱼际肌置于病人前额往下压,另一手的食、中指捏住其下巴往上抬,即可使舌根离开咽喉壁而开放呼吸道入口,注意在上提下巴时,不要将手指挤入须下软组织,以免引起损伤或压迫气管。双手抬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使下颌上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同时,应抽掉病人枕后的枕头,或在病人双肩下垫加薄枕,有呕吐者采取侧卧位,并不断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痰液、粘液和其他异物。若病患心跳呼吸停止,即做心肺复苏,注意做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首先确认意识状态,招人协助,将患者放置心肺复苏的体位,选择就剩者最佳位置,畅通患者呼吸道,判断呼吸情况。若患者呼吸略微或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 突发事件 自救 课程 学习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