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心得体味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时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不少的事例和体味,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根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示。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味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优秀学生
2、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发展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发展原那末性的指导。其实处分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间隔。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哀,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一个老师:那些特殊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
3、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翼。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一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抛却,绝不能抛却。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翼。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他们,百花齐放才干迎来满园的春色!作为一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
4、付出了不少,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往往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浮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位教师,惟独在教师关心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诲才干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心学生。我们要让学生时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
5、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抛却,而是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觅到匡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抛却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之平时无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匡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匡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历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觅到工作的成
6、功与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翼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殊强烈”。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成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无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量过程中应到达什么目的。思量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干成为名不虚传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预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艰难也就越清晰,于是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克服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
7、晰,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坚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提醒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量,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正确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
8、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清晰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干“找到孩子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才干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学习上存在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量。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的儿童,我们在匡助他们时,不是直接赋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
9、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惟独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一一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发展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殊是学困生的思想特殊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根抵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干使学困生的注意
10、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发展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故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者
11、答复,假设“学困生”答对,那末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假设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艰难的学生发展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艰
12、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量,而思量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量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发展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连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平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对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
13、多的空暇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抵知识,对你来说只无非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根抵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艰难就有方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干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辈子开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
14、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阔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塌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在刚接触一个班级时,我眼中的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他们是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可爱,像是一张张斩新的白纸。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心中不得不将这些学生分成优、良、差,慢慢地我对某些同学丧失了耐心和信心。就像我们班那位有多动症的学生,在课堂上他不光是肢体不受控制
15、的好动还不时发出奇怪的声音,而在课下也是时常的惹是生非,总有同学来向我控诉他不良行为,刚开始我告诉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控制住自己,要做到和其他学生一样优秀,把这些坏习惯改掉,可“改掉”一词说是简单行之那末难啊!慢慢的我对他仅存的一点希翼也破灭了。当我正困惑时,恰巧读到书中第九十三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开展,这种和谐开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一一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从中我明白了一味的将他束缚在我的要求和规定之中是不可行的,假设想使这种学生做到真正的进步与开展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和谐教育,如第一条建议提到;“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足以说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我总希翼他能到达我好学生的标准,这一点看来是不客观的。对于这位同学我想他能到达三分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同时我也明白教师应该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时常在变化着的人。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棵棵新苗、一粒粒花种。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