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唐诗五首教学设计野望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0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2、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土,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突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突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这
3、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俭期、宋之间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己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一景一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根本章法。黄鹤楼教学目标: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2、品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2007年3月30日教学过程:
4、一、导入1、作者简介:崔颍(70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颍集。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颍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颍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风格。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口,长安不见使人愁。3、黄
5、鹤楼简介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颍、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颍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思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
6、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思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颍的诗与此有关。二、多形式朗读古诗三、深入感知古诗问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假设何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问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7、问3:诗人在最后感慨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己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土,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问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假设何的情感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四、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土的情怀。五、再次朗读古诗使至塞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五首 唐诗 教学 设计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