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同分局通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大同分局通报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同监察分局对晋能集团煤矿监察执法情况通报晋能集团大同公司是大同市最大的煤矿企业主体,自组建以来,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在煤矿开采困难、煤炭价格下跌、企业举步维艰的条件下,克服层层困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20122017年保持了连续6年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2018年2月8日李家窑煤矿发生一起机械事故,死亡1人。一、大同辖区晋能所属煤矿的基本情况晋能集团目前在大同辖区共有31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30万吨/年,分别占大同辖区总矿数的38.75%、总生产的15.25%,其中,生产矿井10座,建设矿井4座,停缓建矿井17座。生产矿井中,南郊区的7座,大同县1座,左云县的1座,城区
2、1座;建设矿井4座都集中在左云县(帽帽山、水磨湾、东沟、薇箕掌);停缓建矿井中,南郊区的7座、左云县的8座、天镇1座、市直1座,其中,井口封闭的11座,保持通风、排水的6座。二、对晋能所属煤矿采取的特殊监察措施近年来,大同监察分局针对晋能集团在辖区内所属煤矿存在的条件差、基础薄、管理弱等实际情况,紧盯重点矿井,通过集中监察、专家帮扶、定时约谈、警示教育等方式方法,促使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近一年内共对14座正常生产、建设的矿井组织监察42矿次,发现问题284条,下达执法文书78份,其中:停产整顿矿井2座,停止工作面5个,停止设备13台,行政处罚182.86万元,邀请专家会诊7次,召开
3、约谈会3次,举办警示教育大会14次,对主体企业监督指导2次。(一)重点矿井重点盯守。我们在14座正常生产、建设的矿井中,根据不同的隐患和灾害,又确定了8座不放心矿井作为重点盯守的对象:一是每座煤矿明确具体的监察执法小组和联络人,实时掌握矿井生产建设动态,如灾害治理、工作面推进、人员变化等,遇情况及时在局务会上发出预警。二是随时组织全局监察员开展集中监察,尤其是针对具体的矿井危险源,突出局内部专家优势,全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对8座矿井开展这样的监察平均每季度每矿不少于一次。三是针对存在问题,除集中监察外,随时召开矿、公司、煤炭局相关人员参加的约谈会,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共同发力。(二)部
4、分矿井专家帮扶。对部分基础管理薄弱、灾害严重的矿井,我们采用“服务为先,专家会诊,全面排查”的方式,骋请同煤集团的专家,由我局监察人员带队,不定检查时限,不定整改指标,不要企业承担任何费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协助其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加以解决。近一年来,单对晋能集团矿井就聘请专家5批次、24人次,会诊煤矿9矿次,起到了重点督促、提醒、整改完善的效果。变化最明显的是口泉煤矿,通过2轮帮扶,面貌得了极大改观,其它8座矿井基础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三)现场考试检验水平。针对晋能集团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的现状,我们把现场考试作为一项检验其水平的重要方式,监察到哪儿考到哪儿。具体做法是:根据这座煤矿存在
5、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命出35道题,要求煤矿主要负责人、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以口答的形式回答。在回答的场所上,突出一个“考官多”的特点,让众人评判,不怕当场出丑、红脸出汗;在回答方式上突出一个“随机性”,让被提问者在不知道问及哪个问题的情况下提出,如果被提问者心中有数,就会如数家珍般回答;在结果应用上,突出一个“不放过”,就是对回答吞吞吐吐、答非所问者,接着提问,并视情节要求主体企业对其诫勉谈话或调整岗位。通过这一方式,共向主体企业提出戒勉谈话要求12人,调整岗位5人。(四)特定场所派发“红包大同分局根据对每个矿井灾害和隐患程度的掌握,逐矿整理出问题“红包”,遇参加会议等机会分发给每位矿长,提醒他们
6、目前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重点。如今年的6月第17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仪式上、晋能集团安全宣培会上,都增加了这一活动。“红包”的派发,得到了参加会议所有人员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红包”的份量很重,直指煤矿安全工作要害,体现了监察人员对煤矿的关心和爱护,回去后一定紧盯安全工作重点,把握难点,不负重望,坚决防范和杜绝事故的发生。(五)警示教育扩大受众。大同监察分局把警示教育作为对晋能集团煤矿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不间断开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组织所有不在班职工及家属集体观看警示教育片情与法的评判,并由代表现场发言谈感受;二是向参会人员发放大同辖区重特大事故汇编先进典型材料汇编
7、以及宣传彩页等;三是结合事故案例分析矿井存在的类似事故隐患,提醒和教育本矿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四是由矿长谈感受、讲打算,做表态。每次活动,职工及家属都很投入,会议结束后还要继续与监察人员进行交流、谈心。三、晋能所属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同辖区晋能所属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井型小”“灾害多”“队伍散”“经营难”,具体说:一是基础条件差,开采越来越困难。晋能集团在大同辖区的煤矿全部为资源整合矿井,除了自身是由不同煤矿整合而成以外,在井田内还都有数量不等的已采小煤窑,多数隐蔽致灾因素为历史开采积淀而成,采空区积水、积气,有害气体、水害治理难度大。有的煤矿矿井账面储量多,但是可采资源少,资源储量不
8、实,矿井的服务年限普遍都比较短。因为资源已尽枯竭,有3座不得不蹬空开采。14座生产、建设矿井中,年产不足60万吨/年的有5座,60万吨/年以下的有4座,分别占现有生产建设矿井总数的35.7%和28.6%,这些矿井还涉及到是否会因去产能政策而在2023年进行关闭的问题,不但影响到人心和队伍的稳定,更会对是否增加安全生产投入产生疑虑。二是矿股权结构复杂,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晋能集团虽为主体公司,但所有的矿井都不是晋能集团独资办矿,这些煤矿股董成份复杂,绝大多数煤矿还是由参股方进行投资和垫资的,在生产、销售、投入等决策上各方意见不能统一,心不能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直接造成虽然由晋能派驻了“六长”
9、,但参股方大多也有自己的代表,给安全管理上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成了晋能集团的难言之隐。同时,企业建设投资大,高负债运营,虽然煤价有所上涨,但仍然未扭亏脱困,安全投入保障不到位。遇到煤炭价格回升,参股方出煤的意愿更加强烈,资源量少的矿井可能会出现越界找煤,资源量多的矿井可能会出现超能力生产,有些即将关闭的矿井甚至会出现明停暗开现象。三是管理层和技术管理团队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且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晋能集团在大同辖区的煤矿管理层基本上都是整合以后新组建而成的,这些人以前的工作单位和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在思维、文化、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还远没有磨合到能够形成矿井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程度。加之,有的煤矿技术
10、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国有大矿的历练,有的是越级提拔,由科长、副科长甚至技术员马上当成了副矿长、总工程师,煤矿井下一线作业人员也存在素质低、安全意识和规范作业意识差的问题,整体管理水平与国有大矿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企业从业人员大多属于“杂牌军”,纪律松、人心散,大部分为临时招聘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非常大。四是主要负责人、采掘队伍更换频繁。举一个位于左云县的李家窑煤业公司的例子,自2014年自今,前后更换过13支综采队伍,换了3位董事长5位总经理,这绝不是个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更换后的管理人员、队伍除了需要重新进行磨合外,由于初期对矿井地质条件以及各系统环节都不熟悉、不了
11、解,在工作中往往抓不住重点。有的为了方便管理和降低成本,减轻安全压力,还在暗中采用外委队伍的形式,有的则是在建设矿井转入生产矿井后把原来的建设队伍留下来转为生产队伍,但没有纳入矿井自己的队伍统一进行管理。五是对停缓建矿井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大同辖区晋能集团停缓建矿井共17座,其中,保留通风、排水系统,人员能够出入的6座。这些煤矿虽然派有管理人员和日常巡检人员,但因长期不生产、不建设,放松了管理。对于已经封闭井口的煤矿在巡查上更是存在很大漏洞。如在2017年10月22日,位于南郊区的海司煤矿,尽管井口已封闭,因管理不善,发生过3人入井偷盗事件,险些酿成事故。六是恢复建设矿井进度加快给安全生产带来新
12、的压力。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回暖,大同辖区今年已经有4座长期停缓建矿井恢复了建设,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还有一些矿井有着恢复建设的意向。这些煤矿由于长期停建,新组建队伍对煤矿灾害等状况又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组织、准备不充分,盲目仓促上马,必然会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更大的压力。四、加强和改善安全管理建议(一)晋能集团及大同公司要高度重视所属煤矿存在的各种重大隐患和隐蔽致灾因素,针对不同煤矿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矿一策”,分类指导,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治理防范措施,增加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要认真剖析当前煤矿普遍存在的团队不协调、制度不落实、人员和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采取得力措施将真正能
13、干事、会干事的人才留住,全面提高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班组长“三支队伍”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并由此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各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煤矿整体管理水平。(二)晋能集团及大同公司要通过利用政策引导、争取资金扶持、进行股权置换、诉诸司法程序等多种办法,严格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对资源整合煤矿“真控股、真投资、真管理”的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对部分煤矿不能真正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复工复产矿井验收标准,从严把关,凡是“三支队伍”不符合要求、对地质资料、历史开采情况、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等掌握不清楚、不准确的煤矿,一律不得进行复工复产,要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隐患的产生。(三)晋能集团及大同公司要多方面寻找自身差距和不足,从人员配备、培训教育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从规范标准、明确责任、技术支撑、监督整改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做到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培育属于自已企业的独特文化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要严把选人用人关,使招进的各级管理人员真正能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作用。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稳步提高员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