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慈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慈溪发展,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宁波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慈溪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主要成就与现实挑战(一)“十三五”的主要成就“十三五”以来,慈溪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具备了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一是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慈溪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持续提升,36所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宁波市
2、文明校园,1所中学创建成为浙江省文明校园。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停办薄弱幼儿园49所,整改提升幼儿园25所,每个镇(街道)均建有1所公办中心园,普惠性幼儿园总数达到184所,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为98.4%,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为54.3%。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义务段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比例达89.5%。普职教育融通协调发展,深化普高课程改革,推进普高特色项目建设,普通高中获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85.7%;建立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普职之间学生互转通道,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开展中本一体化
3、“3+4”专业试点,拓展学生学业上升通道,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率达60%,初次就业率达99.8%。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整体迁建至慈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落户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终身教育提升工程”,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学习点四级成人教育网络,创建成为首批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二是教育水平全面稳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省等级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比例提高到95.9,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和标准化率均达100%,被评为“宁波市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先进县(市)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全市中小学“美丽校园”创建覆盖率达
4、100%,21所学校获评“宁波市中小学美丽校园”;职业教育取得新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位居全国各县(市)区前列,拥有国家和省改革发展示范职高各1所、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3所。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启动实施新一轮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名师(骨干)和校长,获批全国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特级教师6人、宁波市名师23人、宁波市名校长7人、宁波市骨干教师16人、宁波市骨干校长4人。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全市100%的学校校园网络骨干带宽在1G以上,全面启动ipv6网络升级工程,100%的中小学达到A型校园网,28所学校创建成为宁波市“智慧
5、校园”。三是教育治理全面深入推进。制度引领,推进重大教育改革。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10个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一站式审批,“一件事”7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实现率达100%;实施“365”教育党建工作法,开展“1211党建阵地”建设、“4+N”主题党日活动、“2+5”结对活动等内涵建设活动,打造教育系统“智慧党建+”品牌。坚持以评估促发展,加强政策与投入保障。编制慈溪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和慈溪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两个纲领
6、性文件,开展“教育现代化星级学校评估”工作,对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三轮评估,指导与促进学校发展,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大幅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3所学校扩建工程,新增学位7695个。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有罗马尼亚考察团、芬兰乌西玛大区教育考察团等来慈溪进行教育交流合作。深化校地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水平院校进行校地共建和项目合作,主动接轨上海,与上海金山区开展全面教育合作。推进教育扶贫与教师交流,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62所学校与贵州省安龙县、兴仁市结对帮扶,实现了
7、受援地城镇、乡村中小学校全覆盖;选派14名优秀骨干教师长期支教,部分担任“第一校长”,锦堂职高举办3届“安兴班”,招收79名贵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慈溪就读,走上技能脱贫之路。加强与常山县教育对口帮扶,选派26名优秀骨干教师开展支教,21所结对学校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深化慈溪中学与常山一中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实施市域内教师支教、校长交流制度,交流比例每年达17%以上。(二)未来五年的现实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慈溪教育事业不断向纵深
8、推进,要优化同国民经济“双循环”格局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应对新挑战、展现新作为,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贡献教育力量。一是“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慈溪教育“再出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要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慈溪在地域上处于宁波都市圈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的枢纽带,需要在宁波都市圈发挥接轨上海“桥头堡”的作用,在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抓住机遇,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前湾新区建设,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主动服务
9、国家发展新格局,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系统规划区域教育发展蓝图,重点突破体制性与结构性的教育难题,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贡献慈溪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智慧与新样板。二是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需要慈溪“再治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上好园”“上好学”的教育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不充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千校一面”的办学困境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需要资源配置再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民转公幼儿园办学品质亟待提升,义务段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发展不协调,公办初中整体教育质量有待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高中段升学通道比较单一,普通高中特色化
10、、多样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职业高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优化,产教融合程度亟待提升。学生学业负担仍然过重,家长的教育焦虑感较为普遍,全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整体满意度和认可度仍需提升。高等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实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有待提高。三是学校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慈溪“再创新”。人的幸福获得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追求,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转型升级。但是,随着慈溪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显得不太适应,还未从根本上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亟待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影响学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尚存在学科、年龄、
11、校域等结构性矛盾,公立幼儿园教师配备缺口较大,中学教师的研究生学历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创造性变革。学校办学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存在“管得过多”“干扰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症结。学校教育的区域特色还不够鲜明,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有号召力的创新模式或经验,有待系统策划和精心培育“慈溪教育”品牌。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区域
12、教育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慈溪教育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推动慈溪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争创“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新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把慈溪市建设成为 “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均衡、内涵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强市,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代育人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的现代教育县域治理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满意教育”。到“十四五”末,力争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主要指标全面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要
13、求,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更加充分。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学习机会,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一个学习者得到发展。教育质量更加优异。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完善,教育设施分布更趋合理,教育投入逐年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贡献更加广泛。各级各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更高,与各行各
14、业人才需求相衔接,与产能结构及其调整相适应,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稳步上升。表1:慈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0年2025年教育公平1普惠性幼儿园比例86.4%90%2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比例/55%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99.9%100%4老年人终身学习参与率45.5%55%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89.5%91%6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学前段/95%义务段/99.5%高中段/86%教育质量7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53.6%80%8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9.4%99.5%9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3.4%96%10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累计合格率9
15、8%99%11劳动教育示范校(实践基地)比例/15%12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99%100%13省现代化学校达标数6所35所教育保障14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94%96%15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初中/普高)2.7%/4.2%10%/22%16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84%90%17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初中)0.35/0.30.3/0.2518区域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100%19省特级教师数18个26个20宁波市名师名校长数65个80个21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名师数/1教育贡献2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3年13.5年2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22%30%24中职毕业生中级技术证书拥有率80%90%25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数与在校学生比例/1.2:1三、战略任务与重大举措(一)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