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吉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吉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高质量推进安吉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其他省市县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一)主要成效。“十三五”期间,安吉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公众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得到实质飞跃,充分发挥了安吉县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2、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示范引领作用。1.高起点示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以来,安吉县以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为目标,切实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各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安吉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试点县称号,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推进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安吉县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十大改革案例,“两山”理念指引下的安吉美丽县域综合改革创新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特别贡献案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荣
3、获首批中国生态文明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奖“地球卫士奖”以及联合国人居奖。入选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市)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在国际国内生态建设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2020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美丽浙江”考核优胜县,获评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唯一优秀单位。2.高标准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县水、气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全县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降至28g/m3,比2015年同期(50g/m3)下降4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5%实况,比2015年
4、同期(83.6%标况)提高10.9个百分点;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2016-2020年,全县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县控以上2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国控2个、省控1个、市控7个、县控14个)年均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其中达到类水质占比41.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乡镇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治理安全可控,基本消除农业“两区”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202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43.22%、31.
5、20%、29.39%和19.98%,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安吉县“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定的考核指标均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具体完成情况见表1。表1 安吉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指标性质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十二五”末(2015年)“十三五”目标(2020年)实际完成情况(2020年)完成情况约束性指 标环境质量1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好于类的比例100%100%类100%超额完成2县控断面水质好于类的比例100%100%类100%超额完成3劣V类水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2017年全面消除超额完成4细颗粒物(PM2.5)浓度(g/m3)503928超额完成5城市日空气
6、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3.6%(标况)85%(标况)94.5%(实况)超额完成污染减排6“十三五”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43.22%31.20%29.39%19.98%超额完成7“十三五”重金属总量控制指标-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超额完成预期性指 标污染防治8县控以上地表水交接断面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完成9乡镇地表水交接断面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1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完成11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5%100%完成1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
7、7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完成预期性指 标生态建设13生态红线面积比例-不减少25.9%不减少完成14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率71.4%100%100%完成其他指标15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达标率61.9%95%全县四家污水处理厂每月考核排放均达标完成16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100%100%完成3.高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推进“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奋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创新采用“142”1模式科学治气、精准治气、依法治气。深入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整治战、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全过程监管战、锅炉提标改造战、工业炉窑升级治理战、“低散乱”
8、企业长效巩固战、车船黑烟清理战、扬尘污染严管战、城乡污染歼灭战等“八大战役”,有效防治夏秋季臭氧和秋冬季雾霾大气污染。“十三五”期间连续两次被省大气办评为臭氧阻击战“蓝天之星”。全面深化“碧水提升战”,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五个一”智慧排水管网建设指挥部,累计完成建制镇、工业园区、居住小区等64个“污水零直排区”验收。实施完成金属表面处理、砂洗、氮肥、废塑料、农副产品等5大涉水重点行业整治。高品质打造河湖景观,递铺港等6条河段获浙江省“美丽河湖”称号。成功入选浙江省河流水生态质量评估试点以及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县建设。“十三五”期间,三次殊获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荣誉。有序
9、开展“净土防御战”,高质量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造纸、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任务。完成涉重企业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基数全口径清单编制。深入推进6家关停淘汰企业污染场地风险排查评估和4家退役场地土壤治理修复工作。切实加强12个疑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严格用途变更地块开发利用监管,至今未发生一起毒地事件。扎实推进“清废攻坚战”,以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启动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嘉鸿(固废处置6万吨/年)、美欣达“两中心一体化”项目提升可燃固废处置能力,推进临港热电项目(污泥处置6万吨/年)投运,补齐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短板。建成小微企业危废
10、收贮运营一体化中心(危废处置2万吨/年),培育建立一般工业固废自动分拣收储中心,搭建“无废小二”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平台。 2020年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9%。4.高品质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筑牢生态安全防线,统筹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生态空间管控,颁布实施安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环境管控单元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分类管理。2018年全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88.5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5.9%。强化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监管,有序推进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试点工作,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十三五”期间,全县生态质量
11、稳步提高,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3.9。深入推进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绿色矿山建成率全市率先达到100%,省级以上公益林保有率为63.18%,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持续保持在70%以上,成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1400余种维管束植物、270余种脊椎动物和1700余种昆虫,其中包括世界稀有动物安吉小鲵、银缕梅、黑麂和白颈长尾雉等。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发布全省首个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GEP专项核算成果,2018年度安吉县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GEP为401.11亿元。5.高效能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保护机制革新,重点
12、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省率先探索发布安吉县上下游乡镇(街道)生态补充机制的实施意见,每年落实补偿专项资金7200万元,累计拨付补偿资金共2.8亿元。全国率先发布安吉县乡村绿色治理工作指南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全省率先实施林区警长制、林长制等制度。积极搭建“智慧环保”预警监管平台,建成“五个一”2模式的“生态保护红线(赋石水库试点)监测预警与智能监管系统”,成功入选省“互联网+监管”地方优秀案例。建立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等三部门公益诉讼工作联动机制,成立全省首个环境治理(安吉)司法协同中心,推行替代修复模式兑现生态损害赔偿。深化生态环境领域“
13、强县扩权”改革,全面实施环境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基于“三线一单”综合管控的“一证式”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排污许可制度的证后管理模式。推进环境信访调解升级,入驻安吉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设立环境信访工作专班,探索“线上和线下”“服务型”调解工作,累计处理各类信访投诉804件,处理率、按时办结率均为100%,安吉县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量持续下降。6.高质量助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推动形成绿色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综合得分位列长三角前列。实施空间、总量、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环境管理,不断扩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覆盖面,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效能。深化
14、市场导向改革,推进八大行业30家企业污染责任险制度,建立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管理办法,完善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挂钩的生态电价、生态水价梯级层次的管理办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探索落实第三方托管服务模式,“环保管家”入驻开发区、示范区开展环境治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绿色企业和投融资项目的绿色评价体系,全县银行实现“环保一票否决”纳入信贷管理流程全覆盖。强化环境资源要素有效配置,“调总量、挤余量”有效助力中力机械、威立雅华菲、洁美科技等一批“大好高”项目落户安吉。全县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覆盖率达到 100%,安吉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15、。2019年,全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0.44吨/万元,较2015年下降53.2%。天荒坪镇余村村成功创建省级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两山绿币”体系助推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二)存在问题。一是县域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全县森林资源结构性矛盾明显,竹林纯林程度偏高,混交林和复层林较少,导致森林资源质量总体不高,森林资源安全存在隐患。因遭受城乡建设活动挤占,北部平原土斗 区(如梅溪镇等)部分河湖、湿地生态空间退化萎缩。建成区内部分河湖岸线(如递铺港等)呈硬质化驳岸,生态岸线遭受破坏,部分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减退。随着“两库引水”、县域供水一体化、北部区域供水等项目的实施,水资源逐步趋于紧张,特别是优质水量缺乏,生态环境用水量不足。梅溪镇、天子湖镇、递铺街道等矿山开采废弃用地亟待复垦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修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优质高效的生态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