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应用.docx
《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如果不能从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上来把握这些教学方法,就会被纷纭繁杂的现象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1、评点法。又称串讲法,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析法,讲评法,讲演法,讲读法,点拨法等。我国古代的评点法始于唐代殷蟠编选的唐诗集河岳英灵集,有简明精辟的评点。南宋发展成为有总批、眉批、夹批及圈点相结合的评点法。明代评点成风,最著名的是归有光的史记五色圈点本和李贽(卓吾)的水浒传评点本。成就最高的评点家是明末清初的金圣叹(1068-1661),他原名金采,明亡后改名
2、人瑞,号圣叹。他桀瞥不驯I,致力学术,专注古籍评点。他的代表作就是“腰斩水浒”,认为120回的水浒传,前71回是杰作,后49回是败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后49回写了农民起义找不到出路(要么被镇压下去,要么重建一个封建王朝)的无可奈何的结局,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远不如留下一个悬念,让人们去思索,去寻找。我国传统评点法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用直觉、会意、顿悟的方法揭示真谛,其形式多是书评合一,评点就是对书文的点解和评串(点者断也,评者串也)。明人称赞李贽水浒传评点本说:“若无老卓揭出一段精神,则作者和读者千古俱成梦境。”这与西方基于抽象思维的归纳演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3、、其形式多是写成独立的论文的文学评论,形成鲜明的对照。现代的评点法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方法就是:点,就是点解,又叫点拨。在读中进行。要点在要害处,并要点破。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要点“修”,是长而美或高而美,如茂林修竹、身材修顽等。蛇也很长,但不叫“修”,因为它不美。电线杆子也很高,也不叫“修”,因为它不美,或者是另外一种美。又如:“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要点“私”一一偏爱;“畏”一一畏惧,害怕;“欲”一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总之,对重点词语要重锤敲打,使之溅出火花。评,就是评串。即句子、段落之间和全
4、篇的评论和关联。要评出韵味来,评出思想感情来;要串起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串起文章的阶段性和连贯性来。评中有串,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和技法来。具体来说,句与句间要评出语脉,使其“通”;语段与语段之间要评出层次,使其“顺”;结构段与结构段之间要评出逻辑,使其显示出内在联系;总评要评出主旨和技法,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如上文的第一句“邹忌修八尺有余”,写身材高大;第二句“而形貌映丽”,写容貌美丽。两句总写邹忌是一个标致的美男子。在层次与层次之间,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二者的区别是有无“君美甚”。有则是真心的赞美,无则是怯懦的奉承。段与段之间,如第一段:写邹忌
5、与徐公比美。详细描述他由受蒙蔽到了解事实真相的过程,为进谏作铺垫。第二段:写邹忌向齐王进谏。进谏的方式不是直接提出建议,而是用以小喻大的方法,委婉,含蓄,动听,易于使人接受。这种方法就叫做“讽第三四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巨大效果。“三赏”“三变”及“四国来朝”是极言生趣的写法,所以有夸大之词。如“四国来朝”就不副史实,“战胜于朝廷”也属于设想。总评:封建帝王纳谏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但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因为他们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并能给人民带来某些好处。邹忌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也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和写作中借鉴。评点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般的地方读过,重点的地方讲
6、解,层次段落之间评论,全文讲完后总结。在具体运用中,哪些地方评点,哪些地方不评点,点多点少,评点如何结合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点得过少则不透,点得过多则淹没重点,评点结合不好则会把文章讲得支离破碎。教材不同,对象不同,都要有所区别。如文言文一般要点多评少,现代文一般要点少评多,低年级一般要点重于评,高年级一般要评重于点。评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完成对众多对象的教学任务,方法也简便易行。缺点是,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易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不易照顾个性差异。它的优缺点,都是由它的信息传递的单向注入
7、式所决定的。张志公指出教师一讲到底是“笨的劳而少功的老办法”,备课只备教学内容而不必研究学生,也不必进行教学构思。也有人因此称教师为“教书匠”,即只教书不育人。这些话都是针对它的缺点说的。我们在运用时要扬长避短,注意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科学的启迪和艺术的感染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以上的特点,它的适应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教材来说,适应于内容较深、语言较难的文章,一般文章中的精讲部分,以及其他学生自学能力难以达到的地方。如较难的文言文,鲁迅的一些作品,文章的难点疑点等。就对象来说,年级愈低、自觉性主动性愈弱的学生,适应性就愈差;反之,适应性愈强。如初中宜较少采用,高中
8、可较多采用。2、谈话法。又称提问法,问答法,疑问法,析疑法等。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曾有过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传统。例如论语,就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孔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教学的实录。该书共记录了117次问答,其中4次孔子问弟子,11次弟子问弟子,102次弟子问孔子。并且正是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并规定了“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三原则。但在后来长期的封建教育中,评点法逐步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演变成僵死的注入式。直至近代和现代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之后,还是沿袭那种注入式的教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教学 方法 在教 手段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