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域下郭沫若文学中西文化融通的理路.docx
《现代视域下郭沫若文学中西文化融通的理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视域下郭沫若文学中西文化融通的理路.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现代视域下文学中西文化融通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郭沫若具有重要的地位。郭沫若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已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多地举办过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郭沫若研究的世界性范畴进1步扩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体裁广泛,在翻译、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特别是在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与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广博的跨学科知识、中西文化融通等密不可分。在西学东渐的中西文化碰撞中,郭沫若大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经历了由维承传统到反传统、再到发展传筑的守正创新的逻辑理路,这不仅有助于思考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和
2、世界性,也有助于具有民族性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由此,本研究通过剖析这一理路,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理解与传播的启示。一、新旧式教育碰撞中确定文化价值观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民读文化会逐渐趋于系统化和整体化,其中透露出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气息,突显宗教、政体、立法、风俗以及科学、艺术等方面。因此,要想实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带对不同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郭沫若便是符合此要求的人物之一。郭沫若出生于文化思潮动荡的时期,其最初接受的教育是被历代读书人视为正道的儒家文化,四书、五经是每日必读的,十三四岁时接触了先秦诸子,尤其喜爱庄子的文章,还有楚辞史记等书籍,儒家文化思想也
3、在郭沫若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对郭沫若文学创作和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但旧式教育并未持续太长时间,郭沫若东渡日本留学,学医的经历使其把研究纯粹的自然科学作为最向往的生活,也是在此期间,郭沫若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文化和文学思潮,开始研读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健、雪莱等人的作品,在留学期间翻译河上祭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的新时代等作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郭沫若个人经历中不难看出,其知识结构既有兼中西通古今的特征,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的痕迹,与大部分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差异,这不仅在于其自身热烈且敏感的个性特征,也在于其所欠时代的文化开放性,其在自我消化、休会的过程中逐渐
4、构速了具有整体性与灵活性特点的文化价值观。二、走上重塑民族文化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反传统思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的关键时期,从反传统主义思想开始,很多学者提出全盘西化,但最终又归于传统,历史仿佛在调侃着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寻找中西文化最佳结合点也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郭沫若因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思想独立却叛逆,在最开始便提出完全反对传统思想的观点,但在实践中却并未达到上下统一,在其早期作品中便可见这一特点。如凤凰涅槃是以“凤凰”的形象来寓意中国,象征着中国在危机中只有摒弃一切旧思想才能重获新生,找到理想出路,这一作品具有浓厚的东方佛学色彩,即无常性、无我性、湿
5、槃,这也体现了郭沫若时国家富强、美好的祝愿。与此同时,郭沫若的作品中也体现出其对旧社会种种凝习的深恶痛绝,其在风鼠涅槃中写道:“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桀着的地狱呀!你到底为什么存在”将这一情绪带入民族水深火热的年代,便能从中感受到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同样,在作品女神之再生中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也是从反抗、抵触、批判开始,郭沫若便走上了打破旧思想、重塑民族文化的道路。之后,郭沫若便开始与旧文化对立,提出“泛神论”理论。这一思想源于西方以斯宾诺莎和歌德为代表的哲学家,郭沫若提倡“泛种论”,且格外关注有此领向的文学家
6、。印度古代的乌邦尼塞徒、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泛神学与政治等,都是郭沫若所问读的文学作品。在此期间,郭沫若的传统思想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例如其少年时期喜爱庄子的汪洋恣肆,但那时并不理解其中的意蕴,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便真是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程度,也正因如此,郭沫若最初反封要的思想不彻底,也为其走上.中体西用”的折中道路做了铺蛰。三、形成西方外衣的中国思想我国古代文人志士都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喜爱之情,他们倡导天为万物本源,由此提出天人合一”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被哲学化,大自然逐渐成为我国文人雅士心中真善美的存在,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郭沫若在推崇“泛神论”思想的道路上又逐淅归于传统,
7、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郭沫若所接受的泛神论实际上主要是老子、庄子的思想。郭沫若在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1文中非常推崇儒家文化,将儒家文化的创造者孔子看作法神论者,主要原因在于孔子思想是以善为目标,且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工郭沫若将孔子看作是兼有康德、歌德特点的天才,是耨个性深度发挥到极致的伟大文学家。由此可见,郭沫若并不是单一地从西方文化角度去解读“泛神论”,而是用我国传统思想来理解,所以其反抗传统思想并不彻底。在郭沫若很多文学作品中也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郭沫若的女神中便写道:神即我,我即神,一切是我,我是一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去解读、分析西方文化,使郭沫若将中西文化思想融会贯通,慢
8、慢形成了一个八面玲珑、形而上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这一时期的郭沫若而言,泛神即是道,神无处不在,这与王阳明提出的“道”、朱熹提出的“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二,个人经历及所处社会背景使郭沫若会接受泛神论。郭沫若赴日留学后,所读的书籍大多是西洋书,而当时的中国亳无生气,战乱不止,积弱不振,所受的是东洋气。在此背景下,郭沫若深刻感受到民族衰败,民族儿女也会受到岐视的滋味,生活的艰辛以及婚姻的不幸使其越发蕾要精神上的慰藉,所以“自然”便成为其思想解脱的方向,在郭沫若所写的追怀博多1诗中便体现了出来。因此,郭沫若接受“泛神论”也成为可理解的事情。其三,郭沫若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像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视域 郭沫若 文学 中西文化 融通 理路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