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试卷一甄题整理与复习附答案及解析(1).docx
《法考试卷一甄题整理与复习附答案及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试卷一甄题整理与复习附答案及解析(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法考试卷一甄题整理与复习(附答案及解析)(1)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OA、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律变法过程中修订的一部新刑法草案B、大清新刑律将整部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C、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既大清现行刑律之后第二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D、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其死刑仅规定绞刑一种【参考答案】:C【解析】: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成为一部纯粹的专
2、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还只是对大清刑律的修改而已,还不能说是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2、某部队供应班战士李某,平时纪律松驰,一次骑自行车带人被值勤人员发现将车扣留。李对此极为不满,想强行将自行车推走而与值勤人员争吵、扭打,其间吃点亏,便跑到伙房偷了一把菜刀藏在身上,回到营房门口再次想把自己的车推走,当值勤战士不同意推走时,便拿出菜刀乱砍,致值勤战士轻伤。对李某的行为应定何罪?A、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B、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C、故意伤害罪D、妨害公务罪【参考答案】:B【考点】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解析】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的主体为军人,而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主体为
3、非军人。3、对于法官的奖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A、对法官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B、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C、奖励的依据是在审判工作中有显著的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它突出事迹D、奖励的标准由案件当事人评定【参考答案】:D【解析】:法官法第二十九条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应当给予奖励。4、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的是哪一项?OA、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B、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C、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D、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参考
4、答案】:B【解析】: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故选B项。5、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确立的。()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宣帝D、汉武帝【参考答案】:C【解析】: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6、闫某是某国有企业的厂长,张某是闫某的秘书,在上任1年内,闫某先后接受送来的贿赂10万多元,其中有5万元是通过张某介绍来的人送的,闫某将其中2万元送给张某作酬劳费。张某后来赌钱欠别人一大笔赌债,于是找到闫某,说:“给我点钱花,否则我就告你。”闫某很害怕,于是给了张某1.5万元。但是事过不久,张某又找闫某要钱,闫某说手头没钱,张某要求其将工会活动的部
5、分经费借给自己先用一用,1个月后保证偿还,闫某就把自己保管的工会活动经费1万元给了张某,1个月后,闫某被告发。根据以上情况,张某为闫某和行贿人之间介绍的行为,构成什么罪?OA、受贿罪B、行贿罪C、介绍贿赂罪D、斡旋受贿罪【参考答案】:B【解析】:由于介绍他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从理论上讲,应当成立行时罪的共犯,而且,行贿罪的处罚远重于介绍贿赂罪,因此,对于介绍跖赂罪应当限缩解释,即所谓“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仅仅是指行为人明知某人欲通过行时谋求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而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该信息,在此基础上,情节严重的,才成立介绍贿赂罪。7、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
6、,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D、故意杀人罪【参考答案】:CC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又发现稻草动了
7、一下,以为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犯的未遂。D选项是因果关系错误的解决方式,因果关系的错误不影响犯罪构成。因果关系错误的一般情况是第一个行为是故意行为,第二个行为是过失行为,第二个行为实现了第一个行为所追求的目的。因而以第一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的既遂认定。但本案恰好相反,第一个行为是过失行为,过失行为是没有犯罪目的的,因而这里也不存在因果关系错误的问题。由于行为人的认识错误,又故意实施了第二个行为,实际上第二个行为无法既遂(对象不能犯)。第二个行为是主体对客体认识的错误,成立故意杀人的未遂。第一个行为和第二个行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关系,因而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卷 一甄题 整理 复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