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docx
《探究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在政府职能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决策转变的同时,治国方式也由政策治国转向制度治国。就政府投资项目而言,因其具有投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任何决策上的一点失误,都可能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防范与管理政府投资项目上的决策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之一。1国家跟踪审计制度的概念及特点现代审计学认为,审计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按其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所谓跟踪审计,是指国家
2、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从建设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标投标以及工程决算包括资产交付使用与投资效益分析等全过程的审计,以防止舞弊、遏制寻租等腐败现象,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造价、规避风险。由于跟踪审计起着全程跟踪的监控作用,因而被称为跟踪审计。与常规的竣工决算审计比较,跟踪审计体现出如下特点:(1)审计时间不同。前者在项目竣工以后作一次性审计,后者在项目正式立项起就开始了审计,根据工程进展进行多次审计,体现出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分散进行审计的特点。在建设成本控制中,施工过程中只能节约投资20%左右,而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能达到60%80%o(2)审计
3、方式不同。前者一般是在取得竣工决算资料后在审计部门办公室进行审计,只是为了获取部分证据才去建设现场观察。后者的日常审计则主要体现为在建设现场进行工作,审计是对组成工程项目的各单位工程视其完工的先后分别进行审计,体现出事中、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特点。(3)审计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事后对竣工资料审计,后者是在平时对形成竣工资料的各环节、过程及相关资料及时进行动态审计,体现出全过程审计的特点。(4)审计的作用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竣工决算审计,挤干水分,降低造价。后者除有前者的作用外,还有规范管理、防止舞弊、提高质量的作用,同时堵住了在事后审计几乎看不到的漏洞,防止了资源流失问题,体现出能显著降低造价
4、和促进管理的效益审计特点。2跟踪审计制度对项目决策风险监控目标分析2.1 促进决策风险预防机制的建立造成当前项目决策风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想使投资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决策性失误,预防决策风险,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全程跟踪审计制度,促使决策者树立决策风险意识,建立科学化、民主俯口法治化的项目决策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而言,必须坚持先论证,后决策”的原则,必须做到先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然后进行决策,杜绝“边投资,边论证,更不准先决策,后论证。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的项目跟踪审计制度,不断收集或反馈有关项目建设信息,增强决策风险意识,提高决策
5、水平。2.2 促进决策失误补救机制的建立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是推倒重来,存在“半拉子工程、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造成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都会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为防止由于错误决策而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良后果,侵犯公共利益和公民基本权利,可以通过国家审计机关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不断将项目建设的信息反馈于决策者,以便决策者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投资决策方案及时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正,避免造成严重后果。2.3 促进决策效益评估机制的建立在项目投资完工后,国家审计机关对整个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即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审计机关应当对项目的立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国家 跟踪 审计 制度 政府 投资 项目 决策 风险 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