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镇中心小学概述.docx
《幽兰镇中心小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兰镇中心小学概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概述我校系我县办学时间最长的小学,自创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县光绪季年及以前开办的14所学校中,她是惟一一所中途未停办的小学。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县督学视察所发视导表中所需填写的学校沿革,我校能完整地写出小学名称变更情况。学校名称一字之更换,与学校实施的学制系统、教育内容与范围或领属关系等方面往往息息相关,是以我校的校史,能够较大程度反映我县小学的变革史。历史寻踪,我校前身可追溯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璋铿村恩科进士李文铎发起,又领头捐资和当地热衷于创新学的有识之士集资办起的私立幽兰高等小学堂。学堂初办时先后有李寿诏(字成九,后于民国元年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刘可权任堂长,施
2、行的学制、开设的课程等全与官立小学同。幽兰地处县境东隅,村落棋布,人口稠密,当时是地区集贸中心。幽兰高等小学堂的开设,实为百姓所需,受其带动,先后有8所私立初等学堂和国民学校办起,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与支持,办学基金甚至都未受到内战和抗战的影响,一直较为稳定。民国十年(1921年),县教育局认为幽兰高等小学堂办学成绩优异,将其吸收为县办,改称“南昌县立东乡模范小学”,成为我县最早设在乡间的县立小学之一,学校规模一直是设班级2个,校长和教员3人。当时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乡,各乡设立县立小学1所,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乡为区,共有10个学区,每学区设县立小学1所,12所小学次第冠名,我校奉
3、令改称“南昌县立第四小学”,担负起第四学区私立小学的辅导任务。是年,按部颁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开设课程,有党义、国语、社会、自然、算术、工作、美术、体育、音乐9科,较为简化。每周授课表中还安排了:星期一有“周会”,固定在上午用12节课时间,每天早晨(或上午)有“朝会”;下午课后(或课外活动后)有“夕会”,直至解放初期都是此安排。我校初办时就规定了“校训”,还作了校歌,可惜内容已失考。多年保持两班,曾申请增班,因县教费支出过大未获准。在此期间的县教育基金,以在省城的房铺租金与丁米附税为大宗。但附税历年岁收淡薄,不敷预算,不仅增班难,而且对各小学工薪等费也常有积欠,以民国二十年积欠达半年之久最为
4、困难。到次年,县教育款管理委员会对座落在中山路、县前街房铺,经过整顿加租,并将原6乡(含城里的省乡)的财产局改组为“乡教育款产管理委员会”后,教费有了起色,将积欠款悉数发清。我校教职员工在工薪打折扣发放并长久积欠的情况下,仍然专心执教,不忍心误人子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6月的南昌县立小学班次学生经费及职员统计表反映我校情况:班次2、学生92、职教员3、校长魏述征。同年6月28-29日,县教育局借省城一职礼堂举行小学毕业会考。四小有6人参加会考,成绩为乙等3人、丙等2人、丁等1人(全县共有44人会考,其中县立7校35人,私立2校9人),毕业生本来就少,且未能全部参加。我校自该年度第一学期
5、起,施行上年10月部颁小学课程标准,课程开设作了一些变动:改党义课为公民训练课,以60分钟为团体活动时间,平时个别活动时间不定;改工作课为农事课,平时个别活动时间不定;改工作课为农事课,进行园艺、家事作业;增设卫生课,并按规定对各科授课时间作了调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本县行政体制将区与保之间的乡镇,改组为53个保联,我校遂改名为“南昌县立第三区第七保联中心小学”,施行中心学校制,负有监督辅导本保联的各保学之责,并按县一教建科规定:校长每两周到所属各保学视察一次,每两周召集所属保学校长事主任教员会议一次,讨论保学行政、教学等问题。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我校又按照新颁布的修正小学规
6、程,在原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再行修改:低年级的美术、劳作合并为工作课,体育、音乐合并为唱游课;高年级的社会课分开为公民、历史、地理3科;废止卫生课,其卫生知识部分移到自然中去讲授,卫生习惯部分纳入公民训练中去训练。民国二十七(1938年)秋,恢复乡镇建制,我校随之改称“南昌县立第三区幽兰镇中心小学”。当年3月29日,日本侵略者侵占省城,接着我县大部分乡镇相继沦陷,第三区成了全县惟一完整的安全区。到下半年,幽兰街连遭日机轰炸,次年元月,新任校长胡述,将学校迁到相距2华里的璋铿村李氏宗祠。胡述办教育热心而富有经验,在群众大会上一席话就打动了人心,家长们乐意让子女进入小学而停止私塾。胡述选聘了一批经验丰
7、富的教师任教,其中有本地的老教师,也有来自沦陷区爱国青年教师,不愿为敌伪效劳。学校因教学成绩较佳,普遍受到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就学人数逐渐增多,同村两所私塾的学生也被吸引过来,在未加干涉的情况下,一所私塾停办,一所只留下少数古文实习班。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发展到6个班,其中竹林分校2个班,学生总计239人,这是我校在解放前的鼎盛期。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我校奉令改办为“中心学校”,设儿童、民教两部,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时兼施,校名改称为“南昌县立幽兰镇中心学校”,儿童部4班,学生170人,其中高小1班2。人,初小3班150人;民教部1班,学员25人。次年2月,校长熊良槐将校迁回幽兰
8、街万寿宫原址,当年因受日军影响(遇驻军抵抗,未及进街即撤退,但也有些人外出逃难),学额不足,减为3个班,学生119人,其中高小1班17人,初小2班102人。当时我校4名教师,按南昌县乡镇中心学校组织通则之规定,各有兼职:李载千为教导主任,邹壮侯为事务主任,刘人骥为推广主任,涂坚为辅导主任。对儿童的教学方法,低、中、高年级分别采用设计法、启发法、自学辅导法;对成人教育,因经费支纳,则采用小先生制,由推广主任负责组织,督促高年级学生在居住邻近的成人中进行,每生教7人识字,以4个月为期,期满召集来校考试。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年抗战到此结束。下半年,校长李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幽兰 中心小学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