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舞蹈学习能力。本文先分析律动教学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方法,希望给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些许帮助。一、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开展律动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的提升幼儿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幼儿的身体灵活性与协调性。在律动教学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教师对幼儿进行的针对性训练会让幼儿的肢体更加协调。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开展律动教学,可以让幼儿自己掌控节奏,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逐渐提升肢体协调能
2、力。(-)帮助幼儿夯实舞蹈学习的基础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音乐可以给予舞蹈以情感力量,而舞蹈可以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在幼儿舞蹈教育中运用律动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学习舞蹈时感受音乐的律动,把握节奏,为舞蹈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方法(一)因材施教在律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律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对小班幼儿,教师可选用辨识度较高、节奏轻缓的音乐,并进行简单动作如点头、拍手等的教学,让幼儿初步认识律动。教师可以从简单动作开始对幼儿节奏感进行培养,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节奏进行强弱拍训练。相较于小班幼儿,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肢体协调性更好,教师
3、可以适当增加动作的难度,并且选择更有节奏感的音乐,让舞蹈动作更为丰富。(二)合理选用律动教材第一,教师要合理选择音乐。在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较为简单的音乐,让幼儿能快速记住旋律并唱出来。教师还应当灵活教学,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音乐。第二,教师要设计合适的舞蹈动作。在进行舞蹈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教授基础动作,随后再慢慢丰富教学内容,如让幼儿先保持双脚不动,练习弯腰、拍手以及伸展等基础动作,随后逐步加入跑动、跳跃以及滑步等动作。(三)注重幼儿感官体验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征,组织其参与多元化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律动。例如,在利用小手拍拍这首
4、歌曲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这首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同时引导其留意节奏特征。随后,教师将部分简单的律动动作教给幼儿,并鼓励其进行模仿。教师可引导幼儿跟随节奏做相应动作,如在唱到“手指伸出来时将手指伸出,并指向左右两侧;在唱到“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时,用手指指向自己眼睛的位置。当幼儿熟练掌握此类律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以提升幼儿的律动感,增强其协调能力。(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舞蹈律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让幼儿表达肢体语言,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开展敲鼓游戏,让幼儿根据鼓声做出相应动作。幼儿听到的是四分音符时就慢走
5、,听到八分音符时就快走,听到十六分音符时就跑步,鼓声一停即立正。教师也可以组织“打鼓,吹喇叭”的律动活动。在整段音乐的前四小节中,教师会引导幼儿将双手置于嘴巴前做出吹喇叭的动作;在后四小节中,教师会引导幼儿用两只手的食指交替做出打鼓的动作。在吹喇叭的过程中,幼儿的双手置于嘴巴前方,手指交替屈伸,吹喇叭的方向并不固定;在打鼓时,幼儿的双手握空拳,手臂自然曲于胸前,食指交替做出打击的动作。律动动作能激发幼儿的舞蹈兴趣,并让其掌握音乐的节奏。(五)努力做好律动舞蹈的编排工作教师在编排律动舞蹈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天性,在律动动作编排的工作中,应当注重生动性、趣味性。此外,教师需要注意把控律动动作的难度
6、,尽可能选用比较简单的动作。律动舞蹈分为重复类和模仿类。在编排模仿类律动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动作着手,如洗脸、刷牙、扫地、跳绳等动作;在编排重复类的律动舞蹈时,要在重复中增加一些变化的元素,如不同方向的重复跺脚。在对中大班幼儿进行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把握律动节奏的主题,尽可能选用主题鲜明的音乐,并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自由活动肢体,结合具体节奏予以相应指导。如在课堂中播放音乐小青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青蛙呼吸时口底一鼓一瘪的动作以及蹦蹦跳跳的形态,这有利于其律动能力的提高。(六)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舞蹈律动教学方式第一,教师可形象生动地进行步法以及动作的教学。形象思维是幼儿
7、主要的思维形式,因此,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在舞蹈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复进行基础的步法以及动作教学,其过程难免单调乏味,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引导幼儿进行拍手练习,让其形成基础的节奏感,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叉腰动作,叉腰动作分为三种,分别为双手背在背后、手背置于侧腰以及虎口撑于腰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动的比喻代替枯燥的讲解,如第三种叉腰是把手摆成翅膀的形状。通过形象生动的解释,教师能让幼儿快速领悟这几种叉腰动作的要领。第二,教师可采取拟人的方式开展律动教学。教师在律动教学时采取拟人的手法可激发幼儿参
8、加律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跟随小鸡小鸭的音乐进行表演时,教师可以用对话的形式表现歌词中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叫声是相互问好,第二次叫声是相互诉说想念,第三次叫声是互相称赞对方的歌声好听。最终,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教师通过采取拟人的方式呈现故事细节,丰富故事情节,让教学变得轻松诙谐,大大增加了幼儿律动学习的兴趣。(七)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不同的幼儿在舞蹈律动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部分幼儿在模仿飞机飞行时会在嘴巴中发出“嗡嗡嗡”的声音;部分幼儿在做立正、稍息的动作时会想象自己是解放军,表情严肃;部分幼儿在学兔子跳时会往两边转动身体;等等。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应当鼓励幼儿
9、积极创作,并予以正面的评价,从而保护幼儿的创作灵感。例如,在进行“蹦蹦跳”舞蹈律动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两腿并拢,两手叉腰,并微屈膝;第一、二小节,每两个节拍往左前方跳一次并拍手一次;第三、四小节,每两个节拍往右前方跳一次并拍手一次;第五、六小节,两手叉腰并往前跳一次;第七、八小节,在原地微屈膝四下,并且同步拍手四次;第九、十小节,两手叉腰,每两个节拍往后跳一次,并拍手两下;第十一、十二小节,一边拍手一边往前跳三下。在律动过程中,幼儿双腿并拢,微微下蹲,结合音乐的节奏起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并微屈膝,起到缓冲的效果。在律动练习过程中,不少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形态,如张开手掌放在肩上模仿青蛙即将起跳的动作,双手放在头上各竖起两根手指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等,他们通过此类律动动作表达自身的创造欲。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创造力予以保护,让幼儿自由发挥。总而言之,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舞蹈启蒙具有积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感官体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科学编排律动舞蹈,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幼儿律动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