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关于完善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精品.docx
《招标投标-关于完善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投标-关于完善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完善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20XX-07-08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在招投标领域发挥了基本法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各项配套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法与法内容之间的矛盾也日见突出,给招标投标法的贯彻实施造成了障碍,形成了在基本法的宗旨下,政出多门的现象。作者希望通过本文揭示招标投标法与各层次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法律条款的矛盾点,并结合自身的体会提出解决建议,使招标投标法能够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关键词:招标投标法 作用 目的 法律层次 主要矛盾 建议 一、十年寒暑硕果累累招投标这一概念最早在中国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出现的时间是1980年10月
2、17日,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为了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对一些适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随后,吉林市和深圳特区率先试行工程招标投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随后,我国许多省市的建筑工程和公共设施工程普遍开展了招投标. 1994年6月29日,原国家计委政研室的领导召开研讨会规划我国招标投标未来,构思招标投标法框架结构。自从1999年8月30日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届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招标投标法,并于2000年1月1日实施以来,表明了我国境内的所有招投标活动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招投标制度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招标投标事业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群体,招投标的范围已经从建筑工程项目、机电设备进口,扩展到科研课题立项、土地使用权出让、药品采购和办公用品采购等多个领域。招标投标立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招标投标法的直接立法目的主要有四点:第一,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当前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干预过多;行政监督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从这一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用第二、三、四章
4、共41条规定了招标投标程序,并在第五章规定了违反这些程序性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招标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集中采购,让众多供应商、承包商进行竞争,以最低或较低价格获取优质的货物、工程或服务。以工程建设和进口机电设备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招标,工程建设的节资率达1%-3%,工期缩短10%;进口机电设备的节资率达15%,节汇率为10%。因此,制定招标投标法,依法推行招标投标制度,对于保障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三,保证项目质量由于招标的特点是公开、公平和公正,将采购活动置于透明的环境之中,有效地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推行招标投标,选择真正符合要求的
5、供货商、承包商,使工程、设备等采购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并从保证项目质量的角度出发,规定了严格的招标投标程序。 第四,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目的可从前面三个目的引申而来。无论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还是提高济效益,或保证项目质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第五章对规避招标、串通投标、转让中标项目等各种非法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并通
6、过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第七条),以及允许当事人提出异议或投诉(第六十五条),来保障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的解释,按照法律效力的不同,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整个招标投标领域的基本法,是属于第一层次上的,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律。为贯彻落实
7、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及各级各行业政府机构相继出台了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国务院还抓紧制订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对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言简意赅论矛盾招标的属性是竞争,核心是公平正义。然而,有些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时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行业及地方的局部利益放在首位,陆续出现了违背招标投标法立法宗旨和原则的规定。招标投标法法律条款起草之初时专家更多是借鉴欧美和国际上一些通行的做法,结合中国国情不够,使企业在执行中手续繁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部门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规定的内容相互矛盾和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法律
8、体系的初衷,给招标投标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一)国家法律与地方性法规之间不一致的问题1任意扩大招标公告发布渠道例如某些条例中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家或者本市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增加了“或者本市指定的”的规定,将招标公告发布渠道扩大,使真正在国家指定媒体上发布的地方强制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信息量不足10%。招标投标法第十六条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其目的是“为了符合公开招标的目的,发布招标公告的报刊、网络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量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招标投标-关于完善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精品 招标 投标 关于 完善 我国 法律体系 探索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