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4.docx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学案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季氏将伐颛臾?学案4一,成语梳理:1祸起萧墙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例句:不照这么方法,恐,势且涉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廛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2,分崩离析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例句: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3季孙之忧解释: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
2、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开神出虎解释:棉: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出处:?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兄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5既来之,那么安之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排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出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那么安之。6,大动干戈K解释X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K出处1?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J虎兜出棉K出处X?论语季氏?虎兜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是谁
3、之过与?意思是老虎和犀牛跑出了笼子,龟甲和美玉毁坏于匣中,究竟应该是谁的过错呢?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二,写作素材:1)写作素材: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角度点拨:守土有责;在其位,谋其职(2)写作素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角度点拨:公平、公正方能立国;安定、团结才有国家的兴旺兴旺3,2019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三,根底训练: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A.陈力就列行列B.危而不持扶持C.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D.安无倾倾覆
4、2.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修文德以来之B.既来之,那么安之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邦分邦离析,而不能守也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是社稷之臣也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和无寡4,解释以下词语在各句的意思是A.是社稷之臣也B.不知木兰是女郎C,谁能定是非之真疾A.君有疾在媵理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5.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夫如是,远人不服6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危而不扶,
5、颠而不持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7辨析以下加点词的不同意思1)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 .指出以下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兄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9 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无乃/乐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四,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那么短文,完成后面各题。10 .于调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四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士弗如也为短文断句标点。从以下各项中选出正
6、确的项()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I1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带点的字注音省传解释以下字的词义。A.谋:C.交:B.忠:D.信:翻译这那么短文。五,高考链接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日:“母老,唯在诸君!贼日:“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