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四平街道积极推动“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活动,探索出一条“以文育人,以文兴城”的文化发展新路子。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在四平街道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从2006年起,四平街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城乡结对,文化共建”主题活动,目的是通过整合城区文化资源,以城带乡,实现文体队伍共建,文化活动共办,文艺作品共创,文明新风共倡,共同繁荣群众文化。一、“两项优势”奠定了“文化共建”的坚实基础我们四平街道是YZ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有33个行政村和社区,集聚了城市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文化队伍、文化作品等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文化活动频繁。这是开展文化共
2、建活动的最大优势所在。目前,街道所有的村和社区都建立了各自的文体骨干队伍,其中社区至少有3支。他们常年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社区居民参与。清晨在社区、公园、广场、港边进行晨练,晚上则轻歌曼舞、打球跑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夜晚文化丰富多彩,社区居民在参与中自娱自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不仅如此,四平街道范围内还有近十所中小学、幼儿园,数十家驻街道办事机构、百余家大中型企业,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部门文化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四平街道开展文化共建活动的第二大优势是,文化体育设施率先实现“村村有”、“村村优”。广大农村群众拥有设施较为完善的健身娱乐场所。深入推进“农家书香”和“文
3、艺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提高群众素养,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这些都为我街道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文化共建”实现了文化建设的“两大转变”关注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遍布全市各个乡镇的文化站、影剧院就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指导思想,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街道开展的“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文化活动逐步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由政府包办转变为多部门共建。现在一提到搞文化建设,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文
4、化部门,大家认为创作、排演文艺节目,组织文体活动“应该”是这些单位的事情,跟其他人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仅靠街道、文体中心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一年搞几场大型文艺演出就够他们忙的了。如果要求每个村自行创作开展一台文艺演出,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远远不够。因此,在多年的“文化共建”活动中,我们以结对共建的形式,变“单兵作战”为“联合舰队”,共同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各村和社区是主体,他们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文化发展,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包括文艺爱好者、文体设施、传统文化、文化建设热心人等,以城区社区牵头,拉手结对2-3个村和几个单位,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以城带乡,为结对的几个村提供文艺培训、辅导等
5、服务。各村也积极组织人员参与活动,每个村都拿出了2个主打节目,共建单位也积极配合,有人出人、有钱出钱,各个组都共同策划了一台具有本村特色、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在社区、村和共建单位进行巡回演出。使文化活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并组织活动中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的展演和比赛,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活动,提高质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各地逢年过节都会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长久以来,送文化下乡也一直成为广大农民企盼的精神文化大餐,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送文化下乡”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就接收什么
6、。因此,光靠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日益剧增的强烈需求。实际上,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十分渴望找到能抒发和交流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地方和方式。给农民搭建一个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一定会激发他们蕴藏着的文化热情,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充满活力。为此,四平街道在此次“文化共建”活动中,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各村都分别建立一支自己的文化队伍。即培养了一批农民乡土艺术家,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文化共建”活动平台,让农民们闲暇之时唱歌、跳舞、排练节目,愉悦身心,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这一批文艺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燎原的火种,从而推动全镇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
7、荣。三、“三个到位”保证了“文化共建”的明显成效四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历来重视文化建设,这一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尤其得到高度重视。由分管书记亲自过问,宣传委员、分管主任具体负责,从活动的创新开展到深化推进,他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调研和讨论,不断完善活动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三个到位”使文化共建活动推进顺利,成绩斐然。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每组结对团队都明确了一名街道副主任作为牵头负责人,负责协调、指导共建活动,同时安排一名文化站文体辅导员定期作业务培训和辅导;各村社区有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各参与共建的企事业单位也安排了专人负责,并给予人物、物力、财力支持,为共建活动出谋划策,增添活力。
8、二是组织分工到位。四平街道的30个行政村(社区)结成对子,20多个企业和22个事业单位参与共建,这些村和单位搞共建不是“乱点鸳鸯谱”,而是根据每个村、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组合。社区作为牵头单位,在排定结对名单时,我们都因村制宜,为他们配备相应的结对村和共建单位。如果这个村本身的文化队伍比较强,我们就安排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但文化力量相对弱一点的单位;如果村里的文化队伍比较匮乏,我们就把文化力量比较强的单位,安排给这个村。总之,通过以城带乡,以强扶弱,整合资源,使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让所有村的文化发展有长足的进步,真正实现“繁荣农村文化、发展企业文化、提升社区文化
9、”的目标。三是活动开展到位。“文化共建”活动的成效体现在具体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上。首先各村必须建立两支文体队伍。我们结合近两年“农村综合服务阵地”建设,在考核指标里就明确提出:每个村(社区)都要组建文艺和体育两支队伍,人数不少于16人。有了这一批文艺体育骨干,村里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就有了前提和保证。其次,各结对小组每年年初就共同磋商拿出切实可行的共建方案。再次,我们还要求他们根据共建方案,在不同的时间段、重要的节假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以文育人。连续16年的“城乡结对,文化共建”活动,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四平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因为有了“文化共建”这辆快车,不仅顺利推进,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环保、科技、卫生、计生、健康教育、民政、物管、创卫等,借助文化东风,通过自编自演的节目,将这些专业知识、科技知识融入到文化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介绍给广大群众,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接受城市发展的浸润与启迪。以文兴城。“政府引导、社区牵头、单位共建、群众参与”已成为四平文化发展的品牌模式。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如春风化雨,在转变村风、民风的同时,更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在“锦绣四平”的蓝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