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工作考评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工作考评汇报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中工作考评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在县教体局和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现就我校工作汇报如下:一、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红线、也是底线,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开学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人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具体明确,责任清楚。学年之初,学校和各科室主任、班主任、安全值班人员、门卫、实验教师、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压实安全责任。人防方面,学校配备两名安保人
2、员,学生上学、放学、开饭时段,安排有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宿舍有专门的管理员,并且每晚有领导和班主任陪宿。物防方面,门口配备防撞设施、防爆头盔、防刺背心、防割手套、强光手电、辣椒水、钢叉、盾牌、安保器材柜,同时配足配齐灭火器,并建立台账定期年检。技防方面,全校安装摄像头18个,确保学校门口、校园、楼梯口、走廊、教室宿舍走廊全覆盖。安全教育方面,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全校安全教育课,假期超过三天的要进行专题安全教育,教师写出安全教育记录、学生写出安全保证书,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坚持一天一次危险品检查制度,确保违禁品不入校、不入班。坚持师生入校测温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制度,外来人员落实测温、
3、查验健康码行程码、身份证件、登记、请示准入制度,疫情防控不放松。二、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确立了“三全四精”育人模式,即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管理精细、文化精致、教学精彩、育人精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的作用,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和举办家庭教育报告、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本着主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德育实践活动与文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4、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目标。坚持每天上午课前20分钟天天成长课,每周一个大主题,每天一个小主题,强化德育效果,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宗旨,开展“三节”、“三爱”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升旗仪式、黑板报、手抄报、班会课、主题演讲比赛、文明学生三好学生评选、社会实践等活动为抓手落实德育成效。三、教学工作1、教师认真进行课前准备。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规范备课的环节,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经常思考怎样去教,才能实现
5、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写教案,体现教案的实用性和导学案的实用性。冯学涛老师的导学案获县一等奖,白海毅参与编写全县导学案。2、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个教师上课要用“智慧课堂模式”,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和考试。我校在中心校智慧课堂应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目的就是要转变“教中学”为“学中教和以学定教”,指导我们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我们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学生对知识听明白、想明白,还不是真明白,要求对问题达到“讲明白”,才是真的明白。认真落实智慧课堂教师人人会操作,学校每周四安排两节公开课,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真正使智慧课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课例等。冯学涛老师的文章在中学生阅读2023年12期卷首发表,金萍、万涛、海毅的论文在县市获奖,杨振军、李宁宁、樊秀丽优质课在市县获奖,张冰露作文获市二等奖,郭会芬、管宇海、张炜、孟夏彤作文获市三等奖。3、严格落实课外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每个时间都安排教师辅导、星期天免费托管服务。课外服务要求教师要全程辅导,学生有明确学习内容,确保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疑问和错误及时得到解决。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足球训练活动,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同学们的特长,(足球全县女子
7、第五名,王雪、马延锋、张丽欢。篮球获全县乡镇第二名,张家栋、魏乐毅、孙应琪)。5、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中之重。强化质量意识,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通过德育渗透增强自学能力、实行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坚持周清,注重落实掌握。通过县统考、镇统考,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退。一年来高金萍、张聪会、韩婉婉、周林玉、冯学涛、马建军、辛念霞、董文娜、冯丹丹、段光治等获奖。四、双减与六项管理我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减时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爱!”。同时,通过落实“双减”做到“两增
8、”,一增是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二增是增加课堂实效,提高课堂质量。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上好每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至U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生命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吃饱吃好二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发挥本校教师自身优势,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开展学科课外拓展、综合实践、音体美社团活动、作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完善六项管理,深化评价改革。1、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实行作业分层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同时,探索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2
9、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开展健康睡眠主题班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3 .严格执行学生手机管理规定,要求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教室,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使用手机,提高自我管控能力。通过特长培养和社团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转移到活动之中,放下手机,展示才艺,凝聚正能量。4 .学校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5 .以“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走出教室,加强锻炼。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尊重个性、快乐成长”出发,立足实际,激发运动热情,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学校精心组织早上上午两个课间操,保证学生每
10、天锻炼至少一小时,强健学生体魄。6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考试管理,不自行组织额外的考试,各教师通过周清具体了解学情、优化教法。五、体卫艺工作以全员参与的阳光大课间、舞蹈、田径、足球、篮球、绘画、剪纸、书法、编制、朗诵等社团为载体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洛宁县篮球锦标赛第二名。六、亮点创新工作1、周清。每周开始,教师就把本周的周清内容公布张贴在教室,这既是本周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提前公布有助于学生及早熟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周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2、每周四公开课。一周两听,每听多评。听,可以听出优点,更能发现不足,各教师按照“一个优点,两个缺点,一条
11、建议”的原则评课,使所有参与人员都能从中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吸取他人优点。这种互听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学习与提升的交流活动。3、集体备课。这是去年开始尝试的教研组活动。考虑单级单人任课,每周一个教研组不同年级召开一次集体备课教研会。本着教师每周一节优质课的原则,集中备好一节课,集思广益,听取不同年级学科组意见,上好一节课。集体备课成果各个教研组发在群里,学校领导和各个科任教师任选时间推门听课,一边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学习,一边可以提升课堂质量,提升课堂效率。针对学生成绩梯度和学习程度,特别强调作业分层设置。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并认真听取建议。以便在其他教研组传达备课中的问题和
12、亮点,以促使各个教研组教研质量整体提升。4、三宣誓两操一课一诵读。“三宣誓”,学生每天利用上午、下午、晚上课前时间三次宣读班级誓词、激情宣誓,振奋精神、提升士气。“两操”,认真做好早操和课间操活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课”,每天上午课前20分钟为固定的天天成长课时间,班主任全程参与指导。从开展“三节”、“三爱”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每周一个大主题,每天一个小主题。天天成长课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诵读”,每天在课间操时间诵读一遍少年中国说,给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洛
13、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七、努力方向1、加强立德树人教育,落实德育活动,不断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生和进步生进行奖励,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使全体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努力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2、进一步落实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校本教研多样实效,在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研教学品位。4、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继续推进教师读书活动,引领全体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用情工作。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各自特长,提高学习兴趣。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的一些进步,当然存在诸多不足,面对困难,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教体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加坚强的斗志,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9月26日